第49章 二士(第1/3 頁)
王松任樞密院同知院,奉旨位在參知政事席上,是在朝議事,排列席位,僅次於左右相。
而他又是兩河、陝西宣撫使,兼營田大使。按照宣撫司的規制,參謀、參議各一員,主管機宜文字一員,書寫機宜文字一員,幹辦公事六員,準備差使八員,點檢醫藥飲食二員。
但是,現在的宣撫司中,除了馬擴和王倫,再無其他人。馬擴乃是贊畫參議,王倫主管機宜文字,其實二人都是身兼數職。
宣撫司的空缺,王松一個粗漢,一時也無法顧及。雖然他也向朝廷借調官員,自己也在民間募賢,但人手一直還是沒有到位。好在馬擴和王倫都精明強幹,一時倒也湊合著用。
現在,諸將基本歸位,面對著空蕩蕩的宣撫司,王松才靜下心來,仔細地思考起來。
河東還要營田、屯田,他還計劃著要拿下解州,控制解鹽。這些事情,他都要讓王倫去做。
從墾植一事上可以看出,王倫精明強幹,做事謹慎周全,民政上有他輔助,真是可以說撿漏補缺。
可是王倫一旦離開,他就只剩下馬擴這個軍中的參贊獨苗了。
“相公,現在朝廷並沒有明確的旨意,要收回太原、河間等三鎮。相公若是一意孤行,恐怕朝廷會怪罪下來,到時候相公會因此而受到牽連。”
馬擴仔細的考慮了一下,如今軍中群情激奮,將士們想要北伐的呼聲不絕。這個時候,千萬可不能招來朝廷的猜忌。
“以下官愚見,相公最好再向陛下親自修書一封,奏請北伐,若是下官所料不錯,陛下一定會給相公密旨。相公如此做法,師出有名,也以免落人口實!”
果然是參透世事的老狐狸,對大宋朝堂的政治局勢一目瞭然。趙桓自然不會正式下旨,宣告北伐。這樣一旦敗績,也可以把責任直接推在臣子的身上。
若是勝了,說話的口氣自然要強硬一些,那當然是皆大歡喜。
王松點點頭道:“此事就有勞馬宣贊了。”
他正要繼續說話,外面的軍士進來, 說是有兩個文士,說是他的舊識,從東京城前來找他。
王松一愣,眼光不由看向了馬擴。
“一定是陳東和那個歐陽先生不請自到了!”
馬擴笑道:“相公難道忘了,你一見下官,就讓下官去找這兩個人,闢為宣撫司的官員。其中一人是東京城太學的陳東,另外一人是歐陽澈,該是全都找到了!”
王松恍然大悟,拍著額頭,大聲道:“趕快把二位先生迎進來!”
歐陽澈和陳東,這二位在兩宋之交的歷史上是大大有名。這也是王松要把二人招進宣府司的原因。
歷史上,靖康二年五月,東京城失守,靖康之恥後,趙構即位於南京應天府,是為宋高宗。歐陽澈徒步到達南京,伏闕上書,力言李綱不能罷相,黃潛善、汪伯彥、張浚等主和派不可重用,並請御駕親征,以迎二帝。言辭激切,遭佞臣黃潛善等誣指為“語涉宮禁”。趙構震怒,將歐陽澈與陳東一起斬首,年僅31歲。
王松因為熟知這一段歷史,便起了愛才之意,想給這歐陽澈和陳東一慰胸中抱負的機會。
陳東和歐陽澈一起進來,見到王松,二人趕緊肅拜道:“小人等拜見王相公!”
故友相逢,陳東心動不已。另一位三旬左右的男子相貌清瘦,卻留著幾縷長鬚,臉色蒼白,眼神中卻有幾分堅韌。
“陳兄,東京城一別,在下可是想念陳兄的很!”
王松哈哈大笑道:“這一位歐陽先生,你我雖未謀面,但在下對先生卻是神交已久,今日一見,足慰平生啊!”
歐陽澈趕緊回禮道:“小人對相公也是欽佩之致,今日一見,榮幸之至,惶恐之至啊!”
“馬宣贊,王倫公,你們都上前認識一下!”
王松哈哈大笑,朗聲道:“二位先生請就坐,軍中簡陋,只有粗茶几杯,二位就將就吧!”
馬擴和王倫上前,幾人都相繼寒暄,都是各自驚訝。
“歐陽兄,在下派了軍士前去尋找,如何會如此順利?”
馬擴疑惑道:“歐陽兄,方才你說自己是江西人,如何你和陳兄同時到達?”
歐陽澈搖頭道:“靖康二年,也就是去歲年初,在下狂妄,向朝廷上安邊禦敵之策,州官扣下不給轉呈。在下又對朝廷弊政,上書陛下,也是杳無音信。北虜退去,在下到了東京城,想上書朝廷,誰知一直沒有機會,在東京城謫居了半年之久。後來偶遇陳兄,在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