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皇家(第1/3 頁)
汴京城中,皇宮大內,前宮後殿,諸省各院,到處都是來來往往搬運東西的禁軍、宮人。車來車往,人進人出,雞飛狗跳,忙做一團。
誰也沒有想到,自即位以來,大宋道君皇帝所決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國都南遷。
國都南遷,可不是簡單之事。安排船隻,通告沿途官府,安排諸軍護送;運送的書籍畫冊,金銀製錢,府庫輜重;南下的皇親國戚、王公大臣、家眷奴僕等等,沒有至少半月功夫,又哪裡可以成行。
金人大軍南下,形勢嚴峻,比之靖康元年更加糜爛不堪。再待下去,大宋遲早要亡國,大宋官家趙佶,也要成階下之囚。
王松陣亡以來,大宋的局勢一天比一天糟糕。沒了王松,軍中的忠義軍舊部也變得有氣無力,不復往日之勇。
局勢糜爛,淮北落入金人之手,運河阻塞,盜賊四起,人心惶惶。若是再不遷都,東京城就要淪陷,漕運也會堵塞。
金人送來的和議可謂恰到好處,以至於趙佶心中對完顏宗弼都有些感激。兩國一拍而合,建炎和議很快達成。
建炎,老皇趙佶重新登基的年號,和歷史上趙構南遷的年號一模一樣。父子二人果然是心有靈犀,英雄所見略同。
宋金雙方最終的和議如下:
宋向金稱臣,金冊宋官家趙佶為大宋皇帝,雙方以兄弟相稱;
大宋割讓兩河之地,西、北都以黃河為界,以南以西屬宋,以北以東屬金;
大宋每年向金納貢銀、絹各25萬兩、匹,自建炎元年開始,每年春季搬送至滑州交納。
斥王松諡號為“繆醜”,其家人不能享受任何朝廷福廕及賑濟不說,還要株連下獄。
和議達成,大宋朝廷就開始了轟轟烈烈、忙前忙後的遷都事項。
遷都的事情,在民間早已經是沸沸揚揚,每天都有數以千計的百姓跑到東華門外去靜坐示威,不是被禁軍趕跑,就是被抓捕入獄,鬧騰了幾天,也就安靜了下來。
誰都看得出來,朝廷南遷,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情。既然阻止不了,就只有隨波逐流,隨遇而安了。
東水門外,汴河渡口上,每天都可以看到密密麻麻的百姓不斷登船,順流南下,去尋找新的希望。
那些不願離開的百姓,只能是唉聲嘆氣,自求多福了。
“去催催,怎麼安排的車輛還沒來?”
看著皇城內亂糟糟成一團,趙佶不由得皺了皺眉,沉聲道:“這些士大夫們,一點點瑣事都辦不好,一個個整日裡不知在忙些什麼,真是百無一用!”
“來人,把那些字畫趕緊拿上來!”
看到自己的一些字畫被壓在下面,趙佶滿面怒容,心疼地叫了起來。
內侍和禁軍們趕緊把車上的東西又卸了下來,開始重新捆裝。
看到自己的字畫被箱子裝了起來,擺放妥當,趙佶才放下了一顆心。
趙佶思索了一下,回過頭,對身旁的曹勳輕聲道:“李綱出城赴任去了嗎?”
曹勳是趙佶寵臣曹組之子,官至閣門舍人、勾當龍德宮,也極得趙佶寵信。
歷史上,靖康之恥發生後,宋徽宗趙佶曾派曹勳潛逃回宋境,帶了書信給自己的兒子宋高宗趙構,希望兒子能出師北伐,迎回自己和家人。
沒有想到,趙構沒有北伐救回父親和家人,反而把曹勳貶斥到了外地。
“回陛下,李綱已經出京去了。他曾來向陛下告闕,只不過陛下政事繁忙,沒有功夫見他而已。”
趙佶輕輕搖了搖頭,心裡也有些感慨。
“這個李綱,雖然愚陋,卻也是忠心。他要朕遷都去京兆府,伺機收復河東、河北兩地,真是書生意氣。京兆府地處金、夏兩國之間,已是瓦礫滿地,破敗不堪,豈是良都? 陝西已遭金人荼毒,又豈是長久之所?”
曹勳點頭道:“陛下說的是。江寧府有長江天險,千年古都,又未遭戰禍,實在是合適之極。”
江寧府就是南京城,乃是江南東路府治,是大宋繁榮富庶之地。無論是百姓人口,還是糧食產量,都是國內翹楚,與淮南東路,兩浙路相當,明顯領先於淮南西路和江南西路。
再加上南京城六朝古都,長久以來,是長江以南的政治和經濟文化中心,趙佶遷都於此,也並不是無的放矢。
趙佶點點頭,沉聲問道:“搬遷的船隻、人員都安排好了嗎? 還有大哥兒一家,也都要安排妥當。”
他頓了一下,沉聲問道:“大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