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鐵廠(第1/3 頁)
林天佑站在二樓的房間裡,透過新裝的玻璃窗,向著樓前的一塊草坪上看去,上面幾棵巨樹參天,草坪整整齊齊,更有小道曲轉其中,幾處亭臺樓閣,活水小池,要不是小了點,真可以算是一處休閒的絕佳去處。
這是王松讓修葺的,說是廠區綠蔭化,改善人們的工作環境。這樣看來,確實比光禿禿的一片養眼許多。
鐵廠經過了擴建,由三個各自二十畝左右的鐵廠組成,和辦公樓一樣,獨自成區,外圍用高大的水泥牆與外界隔開,每個角落,十幾米高的方形碉堡崗樓高高的豎起,崗樓上面每天都有士卒值守,可以觀察到鐵廠內外五里範圍的一舉一動。 鐵廠西面、北面依山,其它兩面建牆,方圓十里開外,相當於一座城池了。
再加上築牆高15米,下寬4米,上寬3米,有女牆和馬面,儘管沒有城門樓,但如此高聳的城牆,配上火炮和震天雷,沒有數萬人馬,恐難攻下。
鐵廠外三步一崗,五步一哨,持刀執槍的軍士們虎視眈眈,警惕地看著周圍。那些不時可見的騎士們更是身形矯健,彪悍異常,打馬外出,到更遠的地方巡邏查探。
“鐺!鐺!”
鈴聲響起,傳遍了整個辦公區,很快,樓道里響起了工作人員的腳步聲。辦公區都是工匠和技術人員,是整個鐵廠的核心,這裡嚴禁喧譁。很快,腳步聲也是消失殆盡,整個辦公樓又安靜了下來。林天佑向著鐵廠的大門口看去,下班的工人一群群正在經過廠門,外面就是一排排的宿舍樓,那是工人們住宿的地方。
等人群慢慢走光,工廠大門緊閉,廠區陷入一片寂靜,除了不時可見的衛士,沒有任何人出來。
夕陽西下,外面漆黑一片,林天佑才轉過身來,燃起了蠟燭,來到了桌前坐下。
最近幾個月以來,他一直都是恍恍惚惚,他覺得自己根本沒有心思再去鑽研這些資料圖紙之類的東西王松都死了,他再幹這些狗屁玩意,又有誰去欣賞?
直到鄧世雄的密信傳來,王松還活著,他才重新燃起了鬥志。王松要是來了,他可不能毫無建樹,得拿出個一二三四。
王松,可是最討厭華而不實的主,他最看重的乃是結果。
定了定心神,林天佑站起身來,從箱子裡取出圖紙,在桌上攤開,這一張張圖紙,都是火銃的各個部位設計圖,全部都是用鉛筆描繪。
王松告訴過他,除去火炮和震天雷,這火銃才是步卒火器的根本,和火炮、震天雷同樣重要,這也使得他對攻克火銃充滿了興趣。
他曾經提出過火繩點燃的簡單火銃,卻被王松一口否決。王松要的,是不受自然條件限制的自發火銃。
林天佑苦笑著搖了搖頭。王松給出的新設計永遠是難題,同樣也是挑戰十足。不但他沉迷其中,就是那些個多年的老工匠和匠作人員,同樣深陷其中。
就像王松說的一樣,火炮的設計上和生產上進展迅速,從小炮到三四百斤的野戰炮,火藥的比例,火炮的效能也一直有所改進,但在輕武器比如自發火銃的威力和震天雷的拉管式實驗上,一直沒有什麼進展。
林天佑趴在桌上,面對著一張張火炮圖紙,全神貫注看了起來。
“炮重400斤左右,身長三尺半,裝填3斤火藥,炮彈重7斤2兩。下面的是木質炮車,炮車和炮總重600斤左右,……”
第二種火炮,炮重300斤,身長三尺,裝填兩斤半火藥,炮彈重5斤3兩。炮身和炮車加起來,450斤左右……”
兩種火炮可以打實心鐵球,也可以打霰彈,都是容易移動,應該可以適應野戰。
滿意地把兩種火炮的圖紙放到一旁,林天佑翻到火銃的圖紙上,開始皺起眉頭來。
“身長四尺,口徑14毫米,外徑20毫米-30毫米,用藥一兩,30步內可破重甲……”
林天佑搖了搖頭,女真人騎射五十步,只有三十步的射程,肯定不行,這不是光捱揍,不能還擊嗎?
林天佑從牆上拿下一把掛在上面的刺刀,皺著眉頭仔細看了起來。
刺刀全長50cm,刀身長40cm,重一斤一兩,刺刀刀身直刺,兩側各有一條寬血槽,刺入人體後可以迅速使人流血並方便刺刀拔出,同時也在保證強度的條件下,減輕了刺刀的重量。護手上方為槍口套環,下端是向前方伸出的護手鉤設計。這種設計可以在格鬥時卡、別對方刺刀進行防守,還可以懸掛旗幟。
只是刺刀拼殺過程中,容易折斷,看來,還得增加刺刀的厚度,也許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