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急需戰功的赫魯曉夫(第1/2 頁)
知道前線的資訊時,剛剛上任的赫魯曉夫就大感頭疼。原本還想否定中國的存在,可此時赫魯曉夫不得不向中國求援,希望中國能看在往日的交情上,幫一幫蘇聯。
對於蘇聯的軍事實力,赫魯曉夫並沒有什麼好擔心的。可是後勤實力卻由不得赫魯曉夫不擔心。
200多萬人的後勤保障,可不是一件小事。而且其他國家還在徵兵,如果沒有足夠的後勤保障,前線的部隊根本堅持不了多久。
剛上任的自己,無論如何也得解決這件事。只有獲得前線士兵和部隊的認可,自己才能坐穩第一書記的位置。
想要獲得所有人的支援,就必須取得足夠的成績。歐洲戰場就是展現自己才華的地方。只要自己領導國家打贏了這場戰爭。自己的地位才能得到徹底的鞏固。到時候自己將會超越以前的領導人獲得整個蘇聯人的敬仰。
為了自己的利益,赫魯曉夫也只能否定一些不成熟的想法。赫魯曉夫不止向中國求援,也向剛成立的印度求援。
接到赫魯曉夫的求援,不管是哪個國家都資助了蘇聯一大批的軍用物資,尤其是糧食和被服之類的。
得到這兩個國家的承諾後,赫魯曉夫又派出了數十萬援軍和大批軍用物資。雙方的拉鋸戰又在歐洲戰場上繼續上演。
看到雙方已經打出了真火,何雨柱也沒在關注歐洲戰場上的事了。憑現在的情況足夠他們打上十來年。在有核武器的情況下,誰都不可能將對方滅掉,這場戰爭持續的時間越長,對國家越有利。
身處戰亂的國家想要獲得發展根本是不可能。因為他們將所有的精力都換到了軍事之中。大炮一響,黃金萬兩,可不是嘴上說說而已。
歐洲各國備戰的情況各不相同,但總體上都呈現出一種緊張而有序的氛圍。軍隊在加緊訓練,士兵們揮汗如雨,不斷提升自己的戰鬥技能。政府則在積極採購武器裝備,加強軍事防禦體系。
然而,在這緊張的備戰氛圍中,民間卻瀰漫著民不聊苦的情緒。人們對戰爭的擔憂日益增加,生活受到了很大的影響。商人們擔心戰爭會導致經濟崩潰,紛紛減少投資。
工人們則擔心失去工作,家庭生活陷入困境。一些民眾組織起來,抗議政府的軍事行動,呼籲和平解決爭端。
在一些國家,社會矛盾也日益加劇,貧富差距進一步拉大,社會不穩定因素增多。人們對未來感到迷茫和不安,渴望和平與安寧的生活。
這種情況並不只出現在歐洲,就連蘇聯也有了這種情。戰爭帶來的傷害都是相對的,沒有哪一方能夠避免。
戰爭之下,普通人的生活陷入了無盡的痛苦和困境。他們失去了往日的安寧,每天都在恐懼和不安中度過。
人們被迫離開家園,流離失所。他們揹著簡單的行囊,踏上漫長的逃亡之路,尋找安全的地方。道路上擠滿了人群,塵土飛揚,面容憔悴的人們眼神中透露出絕望和疲憊。
城市變成了廢墟,街道上瀰漫著硝煙和塵埃。商店被洗劫一空,房屋殘破不堪,窗戶破碎,牆壁上佈滿彈孔。人們躲在避難所裡,擁擠在一起,祈禱著戰爭的結束。
食物和水源成為稀缺資源。人們排隊等待分配的口糧,每天都在為生存而掙扎。孩子們的臉上失去了天真的笑容,他們過早地經歷了戰爭的殘酷。
醫療系統崩潰,醫院裡擠滿了受傷計程車兵和平民。醫生和護士們拼命工作,但醫療資源匱乏,許多人因為得不到及時治療而失去生命。
家庭被撕裂,親人們被迫分離。丈夫被徵召入伍,妻子和孩子們在家中默默祈禱他們的安全歸來。戰爭給人們帶來了無盡的心理創傷,許多人患上了抑鬱症和焦慮症。
在戰爭的陰影下,普通人的生活變得破碎和混亂。他們渴望和平,渴望回到曾經的正常生活。但這似乎成了一種遙不可及的奢望。他們只能在戰火中堅韌地生存著,期待著未來有一個安定祥和的環境。
除了上街遊行抗議之外,他們找不到任何辦法。普通人並不能理解國家高層的想法。他們只知道自己現在的生活十分困難。
整個歐洲都處於缺水缺糧缺電的狀態。很多基礎設施早就被蘇聯給炸完了。孩子們也失去了學習的機會,所有人都在痛苦邊緣掙扎。
相對於歐洲的情況,蘇聯的情況要好一些。畢竟戰爭並沒有發生在蘇聯本土。除了一些靠近歐洲的城市,其他地方並沒有受到太大的影響,只是所有人的生活物資都非常短缺。
前線遲遲沒有順利的資訊傳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