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囤物資(第1/2 頁)
第15章 囤物資
一切都準備好後,便出了公社大門,把十頭大牲口依次帶入,然後小心的關上大門,這下,就安全多了,裡面不管做什麼,都不用擔心被外面的人發現。
把十頭大牲口安置在大院內,很寬敞,綽綽有餘。
接下來就是幹正事了,公社裡面的正房是四間磚瓦房,上面寫著供銷社三個字,房屋上方有個石碑,刻著為人民服務幾個字,看著這一幕,楊軍感慨萬分,誰能知道幾十年以後,這些都變了樣呢。
這個供銷社,是坐北朝南的一排青磚瓦房,大約有四間房的長度,正前方有一個很寬敞的大門,左右各有兩個大窗戶,窗戶裝有滿滿年代感的防盜門板。
大門的兩側呢,還醒目的刻著“保障供給,發展經濟”八個大字。(提前了幾年,實在查不到當時的情況,大家湊合看吧。)
進入一個房間,點亮油燈,一排櫃檯把營業員和顧客隔開,櫃檯裡面擺滿了瓜果糖茶。
果糖、菸酒、油鹽醬醋的氣味啊,混雜成一種特有的供銷社的味道,楊軍看到了一款人們趕集用的那種裝貨的大皮包,一款很像鋁製的金屬水壺,一款煤油燈。
還有這個時代特有的方口布鞋,豬蹄,正行牌子的餅乾,橄欖油等等。
來到下一個房間,有剪刀,尺子,針線盒,布匹,等等。
第三個房間就是糧油食品,供銷社也收農產品,村民們有了收穫也會賣給他們。
楊軍粗略掃了一眼,東西不少,幾十種,光菜籽油就有三桶,是那種50斤的木桶,專門製作的封閉木蓋。
白麵有8個布袋裝著,每個布袋能裝100斤,這是非常難得的,要知道,這個時代的人們,想吃麵粉,或者玉米麵粉,是臨時去磨得,這樣就省了他不少功夫。
大米沒有,因為河北不產稻穀,也沒什麼人吃,要是城裡還多少有點。(那個時期應該是沒有種植大米的,作者從小也沒聽說過。)
接下來就是雜糧,玉米,大豆,黃豆,花生之類的。
楊軍沒有多待,繼續往下一個房間走去,裡面是肉類和副食品,其中主要是罐頭和肉腸食品之類的。
這個50年代,其實在生活上還是不錯的,普通的生活物資不算特別稀有,當然,僅限於河北地區,但是再折騰幾年,情況不一樣了,到時候,整個曹莊的人就沒有吃飽過。
幾年以後,整個國家都會因為各種原因,加上天災和人口增長,造成物資極度缺乏。
這個房間的副食品很多都不是賣給村民的,主要是為了附近的一個工程隊,他們正在建設一個水庫,有數百外地來的工人。
楊軍滿意的點點頭,心裡有了譜。
腦子裡飛快的計算起來,十頭大牲口,一共可以馱4000斤貨物,已經用去280斤,還剩下3720斤。
首先,糧食排在第一,自己需要準備一年的,就算到了隱居地點,短時間內也是沒有食物來源的,需要提前準備,所以,300斤白麵吧。
拿出三個白麵布袋,裝在三個騾子上,為了安全,分開裝。
剩下3420斤空間,牲口一年需要2000斤的儲備,如果省點,多吃草,1500斤也是可以的。
這1500斤的飼料,楊軍選擇了8種豆類,有黃豆,大豆,黑豆,花生等,沒有選擇玉米紅薯之類的,一樣的重量,這樣選擇更有價效比,而且,他也是可以吃的,能補充蛋白質。
忙活了半個小時,這些飼料才裝好,算了下空間,還有1920斤的容量。
接下來就是肉類副食品,把供銷社所有的罐頭都拿走,總共有90個水果罐頭,60個肉罐頭,20斤臘腸,30多斤其他類食品。
還剩下1800斤空間,又搬了10匹布料,4匹紗布之類的料子,裁剪工具和配套也拿了不少。
剩下1500多斤,他來到第二個房間,這裡的東西最雜,文房四寶都有,楊軍選了兩套,毛筆拿了十幾個,紙張也選了30多斤的,各種都有,畫畫用的宣紙都有不少,還看見有三隻鋼筆,全拿了,墨水也拿了十瓶,應該夠用。
零零碎碎拿完,楊軍算了一下,居然只剩下1000斤的容量。
又來到第一個房間,拿了200斤的鹽,這個必須得多拿點,不僅人要吃,牲口也不能缺,糖類目前他只看見兩種,一個紅糖,一種是市裡產的水果糖。
他沒挑,全打包帶走,在這個時代,糖還是稀罕物,紅糖70多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