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04 章(第2/3 頁)
文,傳達到各地,今年起,科舉取女進士。
因是第一屆,沒那麼嚴格,不必再耗費年從秀才考起。
只需要先去參加本道的秋闈即可。若透過,明年便可參加春闈。
彷彿一道閃電照亮了英孃的人生,她和老師對看了一眼,都知道她的人生有了方向。
她去了父親面前,跪求:“請許我科舉。”
父親難住了。
因英娘雖從未參加過官府的考試,可實際上……父親作為一個文人,他很明白英孃的水平決不輸給她兄長。
且這是頭一次開女科,定然會比較松,英娘能中的機率很大。
父親為難的不是落榜怎麼辦,父親為難的是:“如果考上了,你要如何?”
英娘抬起頭來:“我……要做官。”
“我不嫁人。”
“我若為官,縱不嫁人,嫂嫂侄兒想來也不會嫌棄我。”
父親沉吟。
英娘道:“我若也為官,與爹爹和哥哥守望相助,不好嗎?”
父親抬起眼。
最能打動人的,有時候不是感情,而是利益。
英娘看到父親的眼神變了,便知道他動心了。
她起誓:“我若為官,絕不出嫁,生是此家人,死是此家鬼。”
這樣,她為官的利益,全給自家不外流。
把女兒精心地養大
,尋門當戶對的人家,原就是為了找門得力的親家。
婚姻,原就是為結兩姓之好。
兩姓若相好,便守望相助。
但若女兒自己便有這能力,又何必多這一道。
父親於是和英娘約定:“若取中為官,留在自家。()”
????≈ap;ldo;??祙???[()]?『來[]看最新章節完整章節』()”
父親道:“今上開女科,我們送女兒去參考,原也是個態度。”
父親的想法是,先去考考看。
這個事,走一步看一步。
英娘不負多年所學,秋闈高中。
獲取和哥哥一起去從參加春闈的資格。
她本就有才女的名聲,這下落到了實處。是真正有才的女子,不是那些只會吟詩作畫傷春悲秋的“才女”。
英娘便和哥哥一道赴京城參加春闈。
第一屆女科,參試女子有二十多人,大多都是官宦之家的女子,也有著名文士的女兒。父親雖未出仕,卻開著書院,教化文人。
第一次來京城,當然要看一看京城。
英娘和哥哥遊逛京城,有幸看到了那位傳說中的郡主,大穆朝的第一位女官。
她竟不坐車坐轎,像男人一樣騎著馬,還穿著官服。有儀仗開路。
英娘久久地注視著她,直到她的身影消失。
女官尚如此,女帝又該是何等氣勢?
英娘心嚮往之。
英娘有真才實學,會試和殿試都中了。
她成了第一屆七個女進士之一。
她不是成績最好的那個。但皇帝陛下和她們一個個談過話之後,她是唯一留下的那一個。
其他人都頂著才女的名聲,回去嫁人了。
也不怪她們,因為女帝和她們面談時,犀利地提出了很多她們若出仕可能會遇到的情況。
便連英娘在當時都猶豫了。
可如果不出仕,就沒有別的路,就得嫁人。
一想到她那對慈眉善目的準公婆暗暗謀算著讓她去給他們的兒子生殉,她就激靈靈地打個冷戰。
英娘咬牙,義無反顧地決定出仕。
……
現在,英娘身在公署的庫房裡,門卻在她不知道的時候自外面鎖了,把她鎖在了這裡。
這是有人故意的。
庫房裡全是高大木架,收納的一箱箱全是文書卷宗資料。
庫房太大,她在這裡查閱資料又太過沉迷,不聞身外事,才被人趁機使壞。
身後有人怯怯地喚了一聲:“薛翰林……”
薛英霍然轉身。
庫房裡不是隻有她一個人,還有一個年輕男子。
這是更可恨的地方。
薛英幾乎已經可以想象明天一早,男同僚們必然是成群結隊地一起“巧遇”往庫房來,然後若無其事地開啟門,一臉震驚地捉她和眼前這個男子的奸。
她甚至連他們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