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7 章(第2/2 頁)
過,都看過了,吃過虧受過教訓,現在再回頭看,便都不稀奇,甚至可以預料他們將要邁出的腳步。
“統共也就那麼幾種手段。”葉碎金道,“比陽周邊已經被我們清理乾淨了,無外援可引。”
“如果咱們上來便直入比陽,而不是先周邊掃蕩的話,這些人最可能做的便是像馬錦回那樣,勾結杜金忠。但這條路走不通了。”
“那唯有從內部。沒有外力,便只好靠內力了。內力是什麼呢?”
“自然就是百姓。”
葉碎金的眼中泛起了戾氣。
“記住,旁的都可寬恕。”她道,“凡裹挾百姓、或以民意脅迫朝廷的,絕不可饒。”
兄弟們下意識地都應道:“是!”
連郎都恍惚了一瞬,差點以為他們就是“朝廷”了。待醒過神,他不由摸摸腦袋。
再看看六娘。
或許是他格局沒有六娘大吧。
而段錦又生出了那種感覺。
那種“她很遙遠”的感覺在這一刻尤其強烈。
葉碎金在他的眼裡有一瞬變得甚至有點縹緲。
為什麼會這樣呢?
郎問:“那我派人回去催催我爹?”
葉碎金點頭:“叫四叔和蔣引蚨動作快點。這種事就是,拖得越久,百姓越恐慌。百姓越恐慌,民意的力量就越能擰成一股繩。”
十郎不是很懂:“不就是關門不
賣東西嗎?”
他想不明白葉碎金說的恐慌。
葉碎金道:“因為這裡不是鄉下,是城裡啊。”
這裡甚至不是縣城,是州府級的大城。這裡的人的生活模式和他們鄉下是完全不一樣的。
在鄉下,大家都能自給自足,偶爾趕集才買買東西。或者有什麼特別需要的,會特意去集市甚至縣城去買。
大家的主要營生是種田。主要的糧食來源是自己種的田。
但大城就不一樣了。
百姓各有營生。若忙起來,沒時間開伙,便可到街上購買食物。
楊家肉餅、徐家炊餅、孫家湯餅……總之,這是一個錢流動得比鄉下頻繁的生活模式。
且跟鄉下人最關鍵的一點區別是,城裡人家裡,沒那麼多存糧。
城市商業繁榮,購物方便,既有糧鋪在,當然是等沒糧了再去糧鋪買就是了。
一家子就這麼些收入,各處都要花錢的,不能一下子把錢都壓在糧食上。
所以,一旦罷市,如布匹紙張等非民生必須品買不到,人們還只是抱怨而已。
但家裡的麵缸、米缸空了,糧鋪不開門,鹽罐空了,鹽鋪不開門的時候,百姓就慌了。
也有一些個人的小鋪還開門,但價格直接飛漲十倍。
百姓就更恐慌了。
城裡買不到糧,總不能餓死,等到鄰居家也借不到糧的時候,便只好背上褡褳出城去鄉下買糧。
又做不到嘴巴嚴密,直接就把城裡的情況帶到鄉下。鄉下人也不傻,一弄清楚怎麼回事,或者捂糧惜售,或者坐地漲價。
一連串的效應便從城裡蔓延到了周邊。
百姓溫順的前提是吃飽肚子,若吃不飽豈能行。才幾日功夫,比陽城就亂了。
若不是兵器鋥亮、身上有殺氣的青衫軍一隊隊地在街上巡邏,只要就要出現□□的亂象了。
葉碎金問十郎:“看明白了嗎?”
十郎親眼看到,終於曉得厲害:“明白了。”
他抱怨:“四伯怎麼還沒來?”
葉碎金淡定得多了:“快了。”
因為她不是等到比陽諸家罷市了才想的對策,她是在入城之前就已經向鄧州下了手令。
比陽的常平倉是空的,可鄧州的常平倉全都是滿的。
她取下鄧州,可是追繳了足足年的錢糧!
眾人又聚集在李府。
本來從前商議大事都是在刺史府的。以前官府無人,他們聚集在刺史府,儼然就是官府了。
讓人有種飄飄然之感。
李二尤其後悔。
“早該向新朝投誠的。”他扼腕,“實在不該一直觀望。若我們先投誠了,或許唐州刺史之位就是我爹的了。就不會被她一個女子先搶佔了名分。”
是這樣嗎?
有人點頭,可也有人感到迷惑,總覺得不對。
細一想,恍然。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