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61 章(第1/3 頁)
三月初,天氣轉暖了。
段錦回來了。
這趟回來,能感覺得出來京城日漸恢復繁華。
人口多了,商人多了,貨品多了,百姓臉上的神情更從容了。
段錦回到了自己的宅子。
入主京城後的這些宅子,都是葉碎金賜的。
這些宅子從前都是有身份的人宅邸。如葉家人的宅子,葉氏本家所獲賜的宅邸,基本都是從前的王府。
甚至那些代表身份等級的東西都沒有拆除。
因為現在其實只有葉碎金才是王,嚴格地講,這些宅子全都僭越了。
但所有人又都知道,王這個級別,只是葉碎金的過渡期,不會太長久。當葉碎金再往上一步的時候,整個葉家都會跟著往上一步。
到那時候,這些僭越的東西,就不僭越了。
所以根本沒有拆除的必要。
這一點是有事實為根據的。
這個事實就是在葉家人之外,旁的人的賜宅。
如赫連響雲、赫連飛羽、周俊華、武豐收、王來喜、楊先生、袁荀等等諸人,也都蒙賜宅。
大魏朝王爺太多了,因此京城裡的王府建制的宅子也太多了。葉家本家如今分出來的戶頭其實不多,佔不了幾座王府。還有許多王府是空著的。但是並沒有賜給這些人。
他們得賜的宅子都是王府以下的官員宅邸。
這其中,又有一個人例外,便是段錦。
段錦的宅子是王府。
葉碎金對段錦的偏愛從來都不掩藏。她和段錦之間門這種事實上的撫養關係、師徒關係客觀存在,旁人想嫉妒也嫉妒不來。
但這宅子在給段錦的時候,除了主體建築不好拆之外,其他能拆的越制的地方都拆了。
宅子雖大,卻也符合了臣子的身份。
對照著,便可知葉家人的宅子不拆,不是疏漏,就是特意留著的。
且葉碎金在等級制度這件事上細緻得讓楊先生和袁荀都心驚。
因這些事,文人更懂更在意,武人往往會忽略。
且縱觀歷史,開國的馬上皇帝在建國之初往往都容易犯這個錯誤。一開始不曾重視過,一直到皇權的威嚴被一起打天下的老兄弟們冒犯了,才驚覺,然後交給文臣,下手整治起等級高低、禮法制度的問題。
然後一個王朝才正式拉開等級的階梯。
然而葉碎金,她甚至還沒有稱帝,就已經不僅能想到,還知道該怎樣做,還能再這麼多忙碌大事的間門隙裡抽出手來做了。
以至於袁荀不得不再一次向楊先生求證:“楊兄,王上真的一直在葉家堡長大嗎?她真的沒有別的老師了嗎?你確定她身邊沒有旁的謀主?”
這真是侮辱楊先生了,因為楊先生就是葉碎金的謀主,至今沒有任何人能越過他。
楊先生沒好氣地道:“沒有了,沒有了。真的
,我看著她長大的,比真金還真。”
既然如此,袁荀便嘆道:“難道世間門真有生而知之者?真有無所不知之全才?”
這感慨令楊先生也發怔。
回想那年,年輕的少堡主忽然要奪取鄧州。她的腦子像是一夜之間門開了竅似的,不再陷於家族之內的權力之爭,蹭蹭蹭地拔高了幾個尺度。
高到讓葉家堡的人根本跟不上。
那時候,只有楊先生能跟上她。
楊先生以為,未來應當是,主公前面打天下,他後面出謀劃策,君臣兩相得。
結果呢……
也不能說不相得,但跟曾經想象的還是有差別的。
主公太能幹了。
能幹到,他這個謀主尚未給出解決的對策,主公已經把對策丟擲來了。他這個謀主還未預見可能發生的情況,主公已經預見並預防了。
主公太能幹,楊先生真是悲喜交加。
酒都喝不下去了,要走。
袁荀問:“做甚去?”
楊先生道:“有事。”
袁荀斜眼看他。
楊先生砸吧砸吧嘴:“總不能事事都叫王上搶在前頭吧。”
他也得搶搶時間門。家裡那篇才寫到一半的奏疏,趕緊寫完遞上去。
袁荀笑著放他去了。
段錦的宅子既曾是王府,自然闊大,且離宮城也近。
他是這宅子裡唯一的主人,其餘的都是僕人,外院也住著些親兵家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