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40 章(第1/3 頁)
當時,看著晉國形勢向好的方向發展,金州、洋州和均州差不多是前後腳上表給晉帝稱臣的。
然後倒黴催的均州,被葉碎金給盯上了。後面就被裴澤和葉碎金給瓜分了。
進京的使者等從京城回來,自己的東主都涼透了。
但洋州和金州的奏表,晉帝接受了。當然他們沒有葉碎金那麼會討晉帝喜歡,能得實惠。他們既然稱臣,就得老老實實地給晉帝繳稅。
金州洋州對裴澤一直還挺警惕的。果然這個人有亡我之心,他打過來了!
金州是猝不及防,裴澤封了所有往京城去的路。
洋州起先還隔岸觀火,等裴澤打完金州沒停,往洋州衝,洋州知道不好了。一邊抵禦,一邊往京城派了使者去告狀。
繞了路,躲過了裴家軍的封堵。
使者挺不容易的,真的到了京城,嚎啕大哭,向皇帝申訴裴澤侵犯洋州。
這種事,皇帝一般擔當個調停人。因為晉帝立國時間還短,並未對制度做出什麼大的變革,一直還是承襲前魏的制度。
如鄧州唐州,如房州裴澤這樣的,他們手上的自主權是很大的。
魏朝時,節度使們就經常越界侵佔別人的地盤。
他們有獨立的兵權和財權,割地以據,皇帝拿他們也沒辦法,也就下旨申斥一下,調停調停。
晉帝如今也是這種態度,尤其,他一看裴澤先打金州後打洋州,很顯然洋州之後下一個要打的就是梁州了,他的終極目標是蜀國。
這太明白了,裴澤是劍南裴家的血脈啊。早早地老將喬槐就在晉帝跟前哭過一回了。
晉帝當然願意裴澤打蜀國。但不是現在。
他這兩年身體變得不好了,打蜀國這件事,前幾年還有過雄心,現在沒了。想留給下一代。
裴澤他還要再養一養,反正裴澤還不算老,再養個十年也就是四十來歲,照樣還可以打蜀國。
皇帝下旨申斥了裴澤,勒令“即刻止步,不得再開戰端”。
聖旨到的時候,洋州已經打下來了。
要麼說政治是門學問呢,聖旨字裡行間告訴了裴澤“給我停住,不許再往前了”。但是沒提金州洋州怎麼辦。
裴澤對聖旨的意思領悟得很到位,好好地把金州洋州揣進自己的囊中,然後給晉帝上了謝罪表認錯。暫時停住向前的腳步。
裴澤和晉帝互相體諒,自然還是親親愛愛好君臣。
倒黴蛋金州和大冤種洋州以後就是裴澤的地盤了。
裴澤停下腳步不打梁州也不全因晉帝不許。
他其實原本就打算打到這裡。蜀國這幾年一直在擴張,梁州已經在蜀國的實控範圍之內。
控制了梁州,蜀國現在就可以實現完全的自我封閉了。
裴澤現在雖已擴兵兩萬,也根本不可能打得下來。
他試探了一下,就明白了一點——沒
有十萬二十萬的大軍,誰也動不了蜀國。打蜀國,根本不是他目前這個量級能考慮的事。
裴澤如今倒也嚐到了快速擴張的甜頭。
只他擴兵至兩萬人,擴得太快,也需要時間來消化。
裴家軍的精良,不能被快速擴張拖累。
未來,他或者是裴定西,要面對的是蜀國這個龐然大物,必須得有強兵。
女婿趙景文是個有能力的人。這兩年跟著他,跟著裴家軍,他軍事上的能力突飛猛進。
比這更讓裴澤欣賞的是,趙景文實在有一雙伯樂眼。他十分會看人的。
他連續薦給裴澤的幾個人,都是人才。
在這些人的佐助下,裴澤治下的民生也有了進步。
裴澤如今的心態,已經和從前的悲觀不太一樣了。
蜀國龐然大物,撼動不了。那他就得好好經營。
掌權者的心態變化,直接反應到治理上,直接能被有識之人察覺到。也開始有文人、商人來投靠他。
如此看來,未來裴定西的家底子要比裴澤從劍南道流亡出來,一窮二白的時候強太多了。
或者光復劍南,需要兩代人甚至三代人來共同努力。
裴澤暫停腳步,寫信給了葉碎金。
葉碎金在信中回覆他:“時機未到,待到了,我助兄長攻蜀。兄長如今重要事,練好兵,培養定西。”
她在江南一切都順利。
裴澤十分欣慰。
那麼什麼時候是她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