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7 章(第2/3 頁)
臉真大,還一副給咱們葉家堡臉的模樣。我當時就想揍這老小子,二哥不讓,婉言拒了,客氣送走了。”
彼時形勢雖變,官威猶在,葉家堡也還沒有適應新的地位的變化。總而言之,在當時,大家都還沒調整好姿態。
要擱著現在,再有哪個臭不要臉的老男人腆著臉來要娶葉家嫡支嫡出的小閨女,葉四叔打斷他的鼻樑!
“姓馬的很聰明啊。”葉碎金卻毫不在意,反而稱讚馬錦回,“他那個時候就已經想到了要把兵抓在手裡。”
“那時候就知道找上葉家堡,也還算有眼光。”
家丁的數量要多到一定的程度,要有一定的武力,要接受一定的訓練,才能由“家丁”脫胎而成“兵丁”。並不是每個鄉紳大戶都能做得到的。
北方塢堡興盛,葉家堡並不是鄧州唯一的塢堡。但比較之後,馬錦回只看得上葉家堡。
想把葉家堡捏在手裡,聯姻肯定是最好的方式。奈何沒談攏。
這幾年他也拉攏其他有塢堡的大戶人家。但世道越亂,這些人家越是收緊羽翼,儲存實力,只想著有事時關門自掃門前雪。
當年也是隻有葉家堡出於公義之心,助力鄧州平亂,維護了安穩。
天道自有公理,也因此,葉家堡飛速地壯大了起來,成為了宣化軍消亡之後,鄧州最大的力量。
“根據我的訊息,馬錦回和方城的杜金忠要結親家。”這是葉碎金隱約回
憶起來的,但又不確定這事現在發生沒發生,又找補一句,“眼下不知道談到哪一步了。”
葉四叔驚詫:“他讀書人的臉都不要了?”
方城的杜金忠若還在宣化軍,這親也不是結不得。但他落草後堪稱無惡不作,手段下作又殘忍,直如畜生。
雖他忌憚葉家堡,從沒越界過,但他的名聲,葉家堡的人也是聽說過的。
和這樣的人結親,更不要說馬錦回還是正經科舉出身,那真的是不要臉面了。
“我昨日詢過了項達,他們宣化軍散了後雖然並未直接聯絡,但轉折著還是知道一些。”
“杜金忠號稱手下千人,實際能戰的青壯只有四五百。其他都是裹挾來的,不大頂用的。”
“他這人是個莽夫,不會經營,原也想佔了方城做根基,卻搞得一塌糊塗,就破罐子破摔了。馬錦回卻是個能幹實務的,他兩個若是聯手,說不準真能經營起一方天地來。”
葉四叔惱怒:“杜金忠這是越界了啊!怎麼著,不把我們葉家堡放眼裡是吧?”
方城和南陽縣接壤,但不屬於鄧州,乃是屬於唐州。當時杜金忠就是不敢與葉家堡正面衝突,才帶著他的一夥人去了方城。
葉家實力沒那麼強,護住了鄧州三縣便認為足夠了。後來大家各守邊界,井水不犯河水。
“嗐。”葉碎金道,“他在那邊無法無天,當土皇帝久了,又裹挾了許多民眾,漸漸就心大了唄。”
“再有就是,叔啊,咱們一直以來,也太良善了。”她不滿道,“葉家堡為鄧州做了多少事,卻只跟三縣縣臺平起平坐。不,平起平坐都算不上,咱們始終低著他們一頭。”
葉四叔:“……”
楊先生捻鬚微笑。
他前東主是個好人,也不是沒有能力,就是沒什麼野心。
當年,他便諫言過不若趁機奪取鄧州,遺憾葉碎金的父親猶豫再三,還是畏於朝廷威壓,不敢。
就是良民做太久了,都忘了祖上的威風了。
葉四叔訕訕道:“那不是,那不是習慣了嘛。”
對朝廷,對官員始終都心存敬畏。
“這不行的,四叔,得改。”葉碎金正色道,“以後在鄧州,只能是別人敬我們懼我們。鄧州,得明明白白地抓在我們的手裡!”
葉四叔一把年紀了,竟被侄女說得心頭也熱了起來:“中!”
“那這個杜金忠,咱們是不是得給他點顏色看看?”他問。
“光給點顏色怎能夠。他雖未踏入鄧州,但臥榻之側,其容他人酣睡。”葉碎金抬起眼,“杜金忠這一起子人,不能容他再存在了。”
葉四叔盤算了一下,葉家堡如今能戰的兵力滿打滿算得有一千二三,不是杜金忠那種吹出來的虛的,是實實在在的。
杜金忠若虛成那樣,並不是不能做。
只是葉家堡除了當年平兵亂,後來就沒再幹過那樣大的事了。說起來,葉家堡能擴張到現在這個人
數,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