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李隆基的功過,意料之外的真兇!(8k)(第1/6 頁)
陳平安沒有猶豫,直接回道:“臣不知。”
不知道就是不知道,沒有必要在這件事情上胡亂猜測,給被人潑髒水,反倒是讓那個真兇逍遙法外。
李世民看了看陳平安,心思一轉,說道:“嗯,不知道便不知道吧,朕會查清楚的!”
“此事非同小可,應該是有人覺得你觸動了他的利益,覺得你擋住了他的路。”
“放心,朕也會給你一個交代。”
陳平安回道:“陛下,其實臣也一直有這個防備,畢竟,臣所做之事,確實是挺招人恨的。”
“不管是擴大將作監,提升了工匠們的身份,還搞發明創造,給了不少商賈生財的機會,以至於斷了某一些人執掌整個大唐商業的路。”
“還是說,當初的琉璃狼王,破了突厥的聯盟,挑起了戰火,又建言薅羊毛計劃。”
“還有……得陛下聖寵。”
真要說起來。
陳平安現在確實是招人恨。
特別是渾天說,在大唐邸報上和大儒們辯經。
當初可是熱鬧不已。
陳平安解釋了論語上的兩小兒辯日,也解釋了其他經書上的不少問題。
可以說,陳平安直接在大唐邸報上來了一個十萬個為什麼。
用科學理論以及科學真理來打的大儒們措手不及。
比如。
同樣大小、不同重量的銅球和鐵球,在同樣高度上落下,哪一個先落地?
比如,同樣重量,但是一大一小的銅球,在同樣高度上落下,又是哪一個先落地?
比如,同樣大小,同樣重量的銅球和鐵球,在同樣高度上落下,哪一個先落地?
還有同樣大小,同樣重量的鐵球,在不同高度上落下,哪一個先落地?
有大儒說,這些個問題一點兒意義都沒有。
他們談論的是聖人之言,是古之先賢為之敘述的真理,什麼銅球鐵球,哪個先落地,又有什麼意義呢?
然而,陳平安又用了聖人之言來反駁,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又比如,什麼敏而好學,不恥下問等等。
而實驗證明,這些還是有意義的,陳平安最後在邸報上寫了一篇文章。
叫做先賢論。
古之先賢,今之先賢。
千年之後,後人又該如何看待大唐?
難道說,大唐就沒有先賢嗎?
大唐奉千年之前的先賢為聖人,千年之後的後人亦可奉大唐之先賢為聖人。
後來,又發表了一篇讀書論。
上面提到了死讀書、讀死書的言論,又提出了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的說法。
陳平安的這些所作所為,自然招致了一些大儒,一些名門世家們的不滿。
咋地,我們依靠這些聖人之言傳家,結果……你說我們是死讀書、讀死書?
所以,陳平安沒有一個明確的目標,去懷疑某一個人。
李世民自然也明白這一點。
所以,直接跳過了這個話題。
“你今日進宮,所為何事?”李世民問道。
陳平安這才想起來,自己進宮來見李世民,是做什麼的。
便直接拿出了史冊。
“陛下,臣又寫了五年的史冊,還請陛下過目。”
李世民接過來。
翻開細細閱讀。
看到李隆基登基之後的所作所為,倒是有了一番欣慰。
自李治之後,大唐總算是出現了一位中興之君。
只不過,沒能看到大唐和吐蕃之間的爭鬥,黃河九曲之地,就這麼割讓給了吐蕃。
李世民是直皺眉頭,李隆基登基之初,就面領著太平公主的打壓。
這位公主甚至是想要行廢立之事?!
因為對於武氏的厭惡。
所以厭屋及烏。
李世民對於太平公主這位公主,其實也有一些厭惡。
所以,看著李隆基最後逼死了太平公主,甚至是清算了太平公主一系。
竟然還勾起了嘴角,似乎還挺高興的。
後面見到陳平安稍微提了一嘴,柴紹和薛紹,平陽昭公主和太平公主的某一種聯絡。
瞬間蹙眉,露出了嫌棄的表情。
須知道,平陽昭公主那可是李世民打心眼兒裡尊敬的親人呢!
看到李隆基融了天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