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添一把火(第1/4 頁)
第126章
添一把火
上市永遠是最快的融資方式,華國股市是不會考慮到市場資金量有限,太多ipo專案募集太多資金會把水池的水抽乾,進而導致股市崩盤的。
和美股不同,a股並不是華國的命門,充其量算個夜壺,和房地產沒有本質區別,都是用來解決企業融資問題,讓企業能活下去,進而保障就業。
從股市的規則設計和後續運轉中對於違規操作的懲罰就能看出,a股的設定目的從來不包含讓投資者能享受企業發展紅利這一條。
因此光甲航天別說募集350億rmb,這個數字翻倍再翻倍,ipo專案也會過,而且你只要上市,華國的金融機構有的是辦法幫你找到接盤俠。
別說像鈣鈦礦電池這種已經落地,光伏發電站已經開始大規模使用,新能源車上今年也會陸續開始啟用的技術,他們能吹上天,像光甲航天的空間站專案還停留在紙面上,他們都能把經濟效益、預期收益給你往天上拋。
算一個壓根做不到的理論值,一個接一個的新名詞輪番出現。
飛行汽車,先是給伱整個繞口的專業名詞:電動垂直起降航空器,然後再來一個英文縮寫:evtol,最後再給沾點邊的企業一起打包整個低空經濟產業的新名詞。
這幫金融機構就敢吹未來飛行汽車能在華國有數萬億的市場規模。
首先不談立法困難、城市介面改造、技術短期內是否能實現這些,光是用計算器算一算也知道不可能。
華國最受歡迎的百萬級豪車是邁巴赫s級,一年銷量大概在2.3萬輛左右,你整個飛行汽車,有購買力和購買意願的人群最多也就這個值了,按照一輛一千萬來算,充其量也就兩千億的市場規模。
到哪裡產生數萬億的市場規模?
看到這幫金融機構們炒作的概念,你會懷疑自己是弱智還是他們是弱智。
(今天看到之後鴉覺得自己的智商被侮辱了)
因此金融機構們覺得光甲航天就該上市,不去納斯達克上市在科創板上市也好,上市之後才能炒作,才有概念。
以華國當下支援產業升級轉型的大背景,光甲航天上市絕對是一路綠燈。
在融資推介會上,有投資代表就問了這個問題,陳元光明確表示了光甲航天不上市,把這個期望給滅了,這也是為什麼最後只有這麼一點機構願意投資的原因。
光甲航天上市,這一輪募資規模再大一點,他們都會投,因為最終光甲航天能流落到二級市場去找激ucai們接盤。
不上市,意味著股權只能在一級市場流轉,一級市場想找接盤俠的難度可要大得多。
在談融資的過程中,光甲航天密集發射火箭,短短兩個月時間裡發射了三次開拓者二號,這三次開拓者二號全部發射成功,同時實現了助推器和整流罩的回收,這在一定程度上給予了投資者們信心。
華國網友們一片歡騰,認為光甲航天趕超spacex指日可待。
“開拓者二號這成功率,這回收進度,跟開掛一樣。”
“光神什麼時候啟動我們自己的星鏈計劃?不會又叫光鏈吧,那也太難聽了,甲鏈的話更難聽。”
“工業皇冠上的明珠又少了一顆,可回收火箭技術現在也沒含金量了。”
“現在和spacex的獵鷹九號就差運載量了,按照這個進度最多兩年就能趕上。”
另外那邊,歐洲一些人也在時刻關注光甲航天的動向,開拓者二號的表現越好,他們越心動。
“歐盟是歐洲人的歐盟,不是阿美利肯的歐盟,光甲航天已經證明了自己的技術,我們需要這項技術。
火神發動機是二十年前的發動機,沒有什麼敏感的,這筆交易絕對是我們賺了。
用二十年前的技術換回時下最先進的可回收火箭技術,我們有什麼理由拒絕?”約瑟夫在收到烏爾夫和弗蘭克的反饋後欣喜若狂,認為這是歐盟重新在航天領域發出自己聲音的難得機會。
歐洲在航天領域落後太久太久,他們已經沒有21世紀初所謂要成為世界航天領頭羊的雄心壯志,能一步一步來重回前三已經不錯了。
歐洲這十年來在航天領域的進展甚至不如陷入戰爭的大毛。
以歐盟的核心引擎之一德意志為例,德意志的航天航空製造營收19年是410億歐元,20年是310億歐元,21年是314億歐元,下降得非常明顯,總共流失了超過八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