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事業和感情(第1/2 頁)
自從論文發表後已經過去半年時間,這半年時間裡全球各地發現的病毒變異都沒有脫離模型預測的範圍,這讓全球科學界對結束病毒的大流行有了信心,同時也將陳元光在學術界的名氣推向了新的高度。
像蓋茨基金會百萬美元年薪招攬陳元光這件事,換成是其他人,這個新聞只會侷限在華國內部,國外充其量給點小的篇幅進行報道,不會引起太大的反響。
因為是陳元光,這件事國內充分發酵後,國外的福克斯、n、紐約時報等主流媒體都爭先恐後報道,順便把蓋茨基金會的offer和陳元光的科研結果聯絡在一起,將陳元光在全球民眾心目中的輿論推到了新的高度。
在國外也屬於小有名氣的範疇。
“優秀的華國人,傑出的成果,正是有了這些優秀的科學家,才讓我們世界不至於變得那麼糟糕。”這是紐約時報相關報道推特下的評論,正面且正常。
“該死的華國人搶走了我們的工作崗位,阿美利肯該限制華國人以及其他國家的人入境,阿美利肯是阿美利肯人的阿美利肯!”這是福克斯相關報道推特下的評論,非常狂躁。
“華國人的科研成果嗎?有沒有竊取阿美利肯的科研成果?”這是n相關報道推特下的評論,傳統藝能了。
各個媒體的受眾不同,他們的報道也會有偏向性,進一步篩選受眾,媒體和受眾相互成就,最終形成一個又一個的資訊繭房。
“元光,恭喜你,很精彩的電影,和1相比情節和呈現效果上更是別出心裁的精彩。”雷君恭賀道。
這是博納在申海分公司的觀影基地,由詹妮的接任者做東,邀請雷君和陳元光在《吉隆坡往事2》上映前進行觀影。
雷君興致很高,看完後對於情節喋喋不休,還硬要拉著陳元光去他在申海的小米分公司坐坐,在車上還在聊傳媒:
“我一直想投資影視公司,早在15年那會,我就想投資光線傳媒,老王對我太警惕了,先是把這件事捅到了媒體上,說是狼來了,然後和光線其他股東迅速簽訂了投資人一致行動書,搞的他的光線傳媒和刺蝟一樣,讓我找不著地方突破。
這才作罷,再後來我們打算投資博納傳媒,結果被鵝廠捷足先登,搞的我以為我天生和影視行業犯衝。
現在看來也不是嘛,我看了吉隆坡往事2之後很有信心,這又會是一部成功的作品。”雷君在車上侃侃而談,大佬往事信手拈來。
陳元光很佩服雷君,少有的起家沒有原罪的華國富豪,除了被人詬病的耍猴、供應鏈整合方、吹牛(營銷)大師、給自己發99億股權激勵等等外,沒有什麼特別大的黑點。
即便是這些,和早期起家的富豪相比,那也和白蓮花沒區別,只能算是瑕疵,不能算是黑點。
“我一直覺得影視傳媒公司有賭的成分在裡面,你很難判斷觀眾口味,和作品是否會成功。
專業化公司的口味,只能作為參考,這種在投資的角度,其實不是好的標的物。”陳元光見對方說的這麼開心,也說了說他的看法。
觀摩過林甲的資本運作,加上平時和林甲相處過程中的耳濡目染,陳元光對這類話題也能說上兩句。
雷君笑道:“是這個道理沒錯,影視行業一直享受的估值是偏低的,因為他們的不確定性。
只是說站在我的投資版圖角度出發,我們會覺得需要影視投資來完善整個投資版圖,這樣一些業務上的往來合作可以做到協同配合。
像鵝廠他們進軍影視行業,閱文、新麗傳媒、貓眼娛樂、豆瓣、博納影業等等,他們把這些打通之後,業務能夠形成合力。
無論是順為資本還是小米,在這一塊一直都是分散的投資,沒有發揮投資人的作用,給予被投資企業的支援是很有限的。
所以投資影視行業是從戰略規劃的角度出發,是全域性性考量,當然最後放棄同樣是因為,在這一塊我們並不像鵝廠和阿狸那樣有那麼強的需求。
小米更多還是一家硬體公司。”
在車上聊的話題很發散,從投資到病毒未來的變異情況,廣譜疫苗科普等等,雷君說的多,陳元光說的少。
等到小米申海分公司之後,雷君開始說起他的真實意圖:“師弟,我看你也不像是會替別人乾的樣子。
後續你應該會自己創業吧?”
陳元光說:“沒錯,最近我在籌備成立一家生物科技公司。”
這不是什麼秘密,他註冊了之後自然能查到,不需要保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