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華國複眼專案(第1/3 頁)
如果您使用第三方小說app或各種瀏覽器外掛開啟此網站可能導致內容顯示亂序,請稍後嘗試使用主流瀏覽器訪問此網站,感謝您的支援!
“埃隆,你覺得萊特的小行星挖礦專案怎麼樣?”馬克,spacex的研發專家問道。
“我不知道,他沒有透露任何有價值的資訊,他想要和spacex合作的方向也很普通。
我不太清楚他到底要做什麼,spacex幫他發射衛星上去。
老實說這件事華國的公司同樣能幫他做。”
馬斯克接著說:“不過好在我們投資了光甲科技,就是那家人體冬眠技術的公司。
我們後續有沒有可能把他們的技術弄過來?
我和萊特說好了,後續我們會採購他們的裝置,馬克,你準備安排人進行逆向破解。”
馬克說:“他們會把裝置賣給我們,就是打定主意認為我們無法破解。”
馬斯克說:“沒錯,但還是得嘗試,如果不能破解再和他們聊收購技術。
他們的人體冬眠技術真的很神奇,我在申海三甲醫院去參觀了,那些人進去之後很快就進入了冬眠狀態。
然後他們的體溫真的降低到了一個能明顯感知的程度。”
“毛院士,光甲航天的人找上門來了,他們想加入到華國複眼計劃中來。
光甲航天願意投資20億rmb,他們要深度參與,陳元光希望和您面談。”
毛可,華國工程院院士,燕京理工大學電子雷達所的所長。
他們最近在負責華國複眼專案的前期論證工作,預計的投資額度就是10億,這對於華國航天產業來說是一筆不小的投資。
而光甲科技一次性就打算投20億,錢多到一定程度,能讓人有耐心聽你說話。
錢和話語權是可以互換的,當然在國外互換的效率更高,在國內會有損耗。
毛可身為院士,也不是那麼容易申請到10億的大專案,依然需要縝密的前期論證。
“哦,他怎麼知道有這個專案的。”他心動了。
毛可已經八十多歲高齡,他只是這個專案的總負責人,最主要是負責方向性的把控,專案落地還得靠他的學生向平。
光甲航天聯絡的也正是向平。
向平說:“可能有什麼訊息吧,陳元光這次從國有資本手上一次性拿了20億美元,他們內部一些訊息共享,像華國複眼這樣的大專案,他們只要真的想做小行星挖礦,是一定能打聽到的。”
向平大概五十歲左右,也是燕京理工大學電子雷達所的教授,正是年富力強的時候,啤酒肚格外引人注意:
“光甲科技希望利用我們的資源,有光甲科技的投資,這個專案落地會更順暢。
只是我們不需要這麼多投資,現在預計是10億元,如果我們讓光甲科技投10億,我們可以把它做的更復雜一些。
之前本來是計劃先搞4部16米孔徑的雷達,先組一個小型的雷達場。
我們可以直接跳過試驗階段,直接開始建深空域的探測設施。
直接建400部雷達組成方陣,實現對深空域的主動探測。
好處是我們可以一次性到位,問題是光甲科技可能會提出一些苛刻的要求。
比如要這個專案的主動權。
要我說國家還是太草率,對於沒有在航天領域證明過自己的人,隨手就是20億美元的支援,而對航天領域的專案,需要嚴苛的前期論證。”
向平提到後面這點的時候,頗有憤憤不平的感覺。
毛可揮了揮手:“別說了,讓他來聊聊吧,如果他真的有本事,把主動權給他又何妨?”
“20億會不會有點多,而且華國複眼,不是有華國天眼了麼,我們為什麼還要投資這個專案。”林甲同樣不理解陳元光的目的。
最終在陳元光的堅持下,光甲航天由很多家國有資金共同投資,其中最大頭的三家分別是申海、鵬城,合肥見光甲航天不願意搬過去而選擇放棄,只佔了很小一部分投資。
民營資本則對這個專案不感興趣,壓根看不到回報。
“華國天眼和華國複眼是不一樣的,華國天眼是射電望遠鏡,只能接受訊號,它更多是做深空大型星體的探測,以及一些脈衝訊號的捕捉。
小行星是不會發射電磁波的,它對小行星的探測缺乏手段。
而複眼計劃是一個完整的分散式雷達系統,它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