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末世配給制度(第2/2 頁)
,毛將焉附?”
蔡安心講完這些後,全場一片寂靜,倖存者們神色各異,有迷茫的、有惶恐的、還有油鹽不進不忿的…
但目前還沒有人跳出來,都在等著後面的具體政策。
“下面我宣佈一下具體待遇調整!稍後食堂、宿舍公示欄處都會有張貼,有記不住的下去可以再看看!”
普通倖存者(即為未承擔任何庇護所工作人員)每天的食物配給飯菜總量為500g。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後面更精彩!
貢獻型倖存者(即承擔有庇護所所分配工作任務人員)類似廚師、管理人員,每天食物配給飯菜總量為2000g。
高風險型倖存者(即隨軍戰鬥,進行後勤保障工作人員)日常待遇從作戰人員。
高技術人才型倖存者(能使庇護所整體實力有增強的人員)日常待遇從作戰人員。
附:嬰孩可申請奶粉、牛奶等特殊營養品,十歲以下待遇從貢獻型倖存者。
如今的待遇分層,就是一個簡單的貢獻區分,無貢獻者的待遇只能達到最低生活標準,吃飽肯定不可能,這也是從制度設計上去達到減少米蟲的目的。
用利益去驅使這些人動起來,不然天天在宿舍躺著無所事事,吃飽了睡,睡飽了吃,無聊了還能去體育館娛樂,除了沒有手機網路,豈不是過得比末世前還爽?
那顧承淵部成什麼了?這些人的奴隸和長工嗎?來這伺候老爺來了?
所以做出分層是非常有必要的,而且戰士的地位還要透過特殊待遇這種手段,潛移默化的提到最高!
這也是顧承淵和蔡安心等人的一眾共識!
至於小孩子那塊,雖然短期沒有收益,但更重要的是長期投資,不可能讓人類到自己這一代就完了,想要存續還得看下一代。
選擇十歲這個分界點也是有深層考慮的,十歲前的孩子相對脆弱,末世的醫療水平也是一落千丈,不如保障他們相對舒適的生活,降低夭折率。
十歲後開始讓他們接觸點末世的毒打,這段時間是三觀塑造的黃金期,免得生出驕逸之心,培養出危機感,不要把十歲前的待遇當成理所應當!
這個制度一出,不知道還會不會有孩子總想著長大。
:()戰爭系統在末世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