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果然還是隻有長青你最懂父皇!(第2/3 頁)
趙、魏之後,對於對手的實力過於低估。
大將李信僅率二十萬軍隊便信誓旦旦興師滅楚,結果被昌平君和項燕等看到機會, 反戈一擊斷了李信糧道,二十萬大軍幾乎盡喪!”
“雖然此後又有王翦上將軍舉傾國之力六十萬平楚,但是依舊是讓部分居心叵測之 徒看到戰勝大秦的希望,典型的就是這張良還有項氏一族。”
“另外,大秦滅齊的一戰,雖然由於齊王建的昏庸無能導致勢如破竹,幾乎未發生 幾833次交戰就拿下了齊國,但是也讓齊國的權貴士族,幾乎沒有受到多少波及。”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後面更精彩!
“這些六國權貴,併入大秦之後,實力並未受損多少,待遇卻日暮西山,自然不會 對我大秦有多少認同,只要有人進行挑唆,看到希望,很容易就會扯旗造反。”
“而且父皇建立大秦帝國之後,所採取的的修長城,修馳道,屯駐重兵進擊匈奴和 百越等,兒臣雖然也十分認可,但是也讓久戰之後原本就乾枯的大秦國力,隨時處以崩 潰的邊緣。”
嬴長青沉聲道。
縱觀歷史,秦始皇的舉措基本上都是相當正確的,無論是秦直道還是長城靈渠等, 都是造福後世的行為,唯一的缺點,就是有點操之過急了。
“也就是長青你,敢於如此和父皇直言了!”
贏政深吸了口氣,略帶著一點不甘道:“長青你所言,父皇其實也曾設想過,但是 無奈父皇之前這裨體,總讓父皇感覺時日無多, 一天都不願意耽擱啊!”
以他的眼光和手腕,自然能看的出來,大秦的這些問題,若是緩緩圖之,實際上都 有徹底解決的可能。
但是無奈天不與我,幼時趙國為質的磨難加上多年的操勞,讓始皇帝的身體一直都 算不上好,加上後繼無人的逼迫,讓之前始皇帝不得不寄希望於仙丹祈求長生。
結果不僅沒起到效果,反而是讓身體每況日下了。
在這種情況下,始皇帝明知道強行加速這些大工程有可能引發天下苦秦,但是也不 得不硬著頭皮上馬。
因為他知道,這些事項,都是利在千秋,而且他不親自推行,後面無論是扶蘇還是 胡亥,都根本沒有能力將這些事項落實下去。
只可惜,在贏長青出現之前,沒有一個人能跟得上始皇帝超越時代的目光,更承載 不起始皇帝志在萬世基業的雄心壯志!
“父皇的想法,兒臣深知,因此兒臣行事才不管不顧,只為了替父皇,替大秦清掃 擋在前面的隱患!”
贏長青淡淡—笑道。
後世對於始皇帝評價眾多,但是最經典的一句,莫過於偉人的“祖龍魂死秦猶在”。
由秦始皇創舉,奠定了整個天下大一統基礎的郡縣代替分封的中央集權制和“書同 文、車同軌、行同倫”,一直貫徹到二十一世紀都還在發揮作用。
而以法治國的理念,更是足足超越了時代數千年。
後世的漢朝,就算是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但是真要治國,還得靠秦朝傳承下來的法 家那一套,不過是披了個儒家的皮子,外儒內法罷了。
至於好大喜功,勞民傷財的缺點,說實話,其實每個皇帝都有,所謂的漢武唐宗, 比起始皇帝還要過分的多。
而且只要能賺錢,這點缺點根本不足掛齒。
“果然還是隻有長青你最懂父皇!”
贏政的目光之中,滿滿的都是欣慰之色。
這一次,他之所以敢於和贏長青一起主導了這起瞞過天下的大戲,真正的底氣,還 是來源於嬴長青。
屢次暴行的繳獲,讓大秦國庫比起之前不知道充盈了多少倍;
匈奴的覆滅,讓大秦擁有了定襄城這樣契入草原的支點,將邊境線向前推進了千里 之遙,擁有了一個穩固的大後方;
別看最近大月氏和東胡頗有點蠢蠢欲動的意思,但是隻要定襄城在一天,他們就很 難真的威脅到大秦本土;
至於扶余,就他們那點實力,還有地理位置,最多也就是讓大秦煩躁一番罷了;
外部環境的安寧,還有大草原入手後不斷擴張的騎兵帶來的超強機動力,才讓贏政 有了充足的底氣,敢於對內部實行大手術。
“長青,依你看,何時出手,才是最佳時機?”
感概了片刻後,贏政很快又將目光集中在了大秦地圖之上。
“很快,相信那一位,應該也是坐不住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