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疑賬(第1/2 頁)
蕭舒嫿勸姚笙笙少去東宮是有道理的。薛昭此時與蕭銘遠的關係,因為詭英與蕭舒嫿的緣故,已經不比從前。
蕭銘遠能忍受她進侯府,必然是有薛昭在其中做了擔保。
憑她對太子的瞭解,推測出薛昭大約是答應要替太子安頓詭英。這樣就會與韓靜窈的利益衝突。
那姚笙笙這個時候還上趕著去巴結太子妃,不僅不會得到好處,還只會讓薛昭難辦。
蕭銘遠除了薛昭還有其他選擇,但薛昭不會易主,不論太子如何,他都不會去支援樂王。
蕭舒嫿能重振旗鼓,說明真的沒有其他選擇嗎,依她看未必如此。
信心滿滿的姚笙笙在她這裡碰了一鼻子灰,沒有討到一點好處。她拿著賬本回到自己院子,跟春慧研究了半個時辰,也沒有結果。總覺得蕭舒嫿在誆她,但她又太想知道答案。
關於侯府的賬本,她能詢問意見的人太少了。問薛昭,只會說明她能力不夠,不會治家,問姑母同理。其中涉及太多侯府的事,她還沒有傻到要去問外人。
姚笙笙撅著嘴,嫌棄地看了一眼春慧,她膽子又小,不夠精明,看上去也笨笨的,當時姚夫人讓她跟著嫁過來,說的是春慧樣貌平平,到時候不會分她房裡的榮寵,而且為人老實敦厚,不會存有害人的心思,也足夠照顧她的起居。
至於缺點也顯而易見,春慧除此之外,什麼都幫不上。
反觀蕭舒嫿的那兩個侍女,錦萄和翠萄都是宮女出身,禮儀與舉止皆為上乘,而且樣貌不凡精明能幹,跟在蕭舒嫿身邊,也沒見得有突兀和被搶風頭的感覺。
所以一定是母親偏心,才給了她這麼一個陪嫁丫鬟。
春慧給姚笙笙出主意,既然偏院說賬有問題,不如就叫賬房先生過來問話,不能聽信一面之詞。
姚笙笙覺得有理,於是就讓管家去傳人過來。
賬房先生一來,姚笙笙將賬本扔了過去。蕭舒嫿說的地方被她用硃筆圈了出來,讓賬房先生解釋。
賬房先生緊張地看著,雖然夫人不懂賬,但他們也不敢太過分,畢竟時常有薛靈璧和薛昭把關,不過他們不會將各項看得太細。那這次被姚笙笙點出來,就說明瞞不住了。賬房先生直接跪在地上,給姚笙笙磕頭求饒。
無非是哭訴家中老母生病,幼子尚不懂事,生活難以維持之類的話。
姚笙笙皺著眉思考,賬房不打自招的行為出乎她的意料。
所以採買雞蛋二兩的這條賬,真的有問題。
賬房先生忐忑著抬頭,看見姚笙笙依然冷著臉,生怕是她覺得自己求饒力度不夠,認錯態度不夠誠懇,於是又說了一大堆推脫責任的話。
總之就是希望姚笙笙能念在他為侯府勤勤懇懇做工這麼多年,又是初犯,數額不大,還願意將錢補回來的份子上,求個網開一面從輕發落。
姚笙笙聽得煩了,但她也只抓到這一個漏洞,於是恐嚇道,“你確定你是初犯?”
做賬房的自然比姚笙笙精明得多,以前的賬多半都被收起來,也有薛昭過目,難以追究,姚笙笙又是好糊弄,所以忙不迭地點頭。
沒有其他證據,金額又小,姚笙笙也只能罰他將錢盡數補齊,然後罰了兩個月的月例銀子。
等賬房先生走了以後,姚笙笙還問春慧,這個處罰她覺得是重了還是輕了。
春慧想賬房先生的月例銀子大約是三兩,有問題的賬目也是二兩,那姚笙笙罰了這麼多錢,應該是沒什麼問題,她也不太懂。
姚笙笙心情萬分糾結,轉了一圈找不到傾訴的人,想著明日她還是要去拜見太子妃。
至於蕭舒嫿所說的,一定是她在挑撥離間,欺軟怕硬。就是因為她不想讓自己有太子妃的幫扶,才這麼說的。
訊息傳回蕭舒嫿這邊,她搖了搖頭,聽說賬房被罰了不少錢,但也僅此而已。
要是發生在公主府,這種人她必定是要辭退的,手腳不乾淨的人她不會留。她從不苛待下人,公主府做工的待遇在京中都是數一數二的。她最恨吃裡扒外,至於酌情處理也是看是不是需要將人扭送官府。
雞蛋不易長期儲存,距離入冬還早,侯府上下就這麼些人,不會一次性就採買這麼多雞蛋,一次一百斤就足以,最多也不會超過二百斤,是侯府又不是酒樓。二兩銀子夠買五百斤雞蛋了,猴年馬月也吃不完。
不過治家的權利在姚笙笙手上,怎麼處理都隨她高興,她才不管。
從這件事上看得出來,姚笙笙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