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頁(第1/2 頁)
“福晉,您是想借太后的手查內務府?”謝嬤嬤問。“不是!”“啊?”謝嬤嬤驚訝,“那就是四公主的妝奩?可是內務府以次充好的事被太后捅出來, 受益的是四公主。您這是幫四公主啊。主子, 四公主可是想把‘陪嫁嬤嬤’那事推您身上。您不反擊就算了, 怎麼還幫她?”石舜華輕笑一聲:“我沒那麼好心。大喜的日子被查出妝奩中摻雜次品,你說四公主會不會覺得晦氣?嬤嬤啊,別想那麼複雜, 我只是想膈應四公主而已。“至於太后會怎麼認為,汗阿瑪會不會因此嚴懲內務府,我根本不關心。反正日後爺登基,他們會被一鍋端。再說了, 養肥了才好宰, 對不對?嬤嬤。”謝嬤嬤哭笑不得:“那您有沒有想過太后沒聽明白,您要怎做?”“太后沒經過多少事, 身邊的宮女和嬤嬤不是傻子。”石舜華道:“放心啦,嬤嬤, 宮裡這些人啊,一句簡單的話也能琢磨出七八種意思, 何況我今兒說那麼多, 這會兒指不定怎麼商量呢。”“即便太后聽明白了, 萬一不出手呢?畢竟她不怎麼管事。”“太后不出手,還有宜妃呢。”石舜華道,“我不會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宜妃有三個兒子傍身,她不怕內務府。若是知道四公主的妝奩有問題,她不會忍而不語。四公主可是她看著長大,跟親閨女一樣。“你使人盯著寧壽宮,假如太后真不去公主所,四公主出嫁前兩天,你再把妝奩有大問題的訊息放出去。”“大問題?”謝嬤嬤一愣,“內務府還沒準備好,主子怎麼就知道妝奩有問題?”石舜華:“四五天前我使人去布貴人那裡一趟,布貴人說三公主出嫁時,許多東西都不怎麼好。三公主想著布貴人在宮裡,怕她得罪了內務府,惹得內務府克回頭扣布貴人的東西,便忍了下來。我問過爺內務府的事,如今內務府管事還是早幾年那些人。你說他們還敢不敢弄鬼?”“一回生二回熟,他們肯定敢。”謝嬤嬤說著,一頓,“他們就不怕宜妃娘娘?”“孫嬤嬤怕不怕太子?謝嬤嬤,財帛動人心啊。”石舜華笑道:“宮裡稍稍有腦子的人都知道陪嫁嬤嬤的事,四公主沒請示汗阿瑪。估計怕我教訓她,汗阿瑪問她時就沒往我身上推。“可是流言傳出來了。我在家中坐,禍從天上來,這事擱誰都得生氣。內務府那些捧高踩低,膽大包天的奴才指不定認為弄些次等貨給四公主,我還會誇他們。”謝嬤嬤想了想:“內務府月底把妝奩送過去,太后若是十月初去公主所給四公主添箱,離四公主出嫁還有一個多月,到那時事情早已平息,也膈應不到四公主啊。”“嬤嬤,沒那麼快。”石舜華笑道,“次品換回好的,內務府就得出去採買。比如蘇繡,是從蘇州運過來的。路途遙遠,指不定四公主出嫁前一日都湊不齊,還得換成別的把妝奩塞滿。”“堂堂大清公主,妝奩不齊是夠晦氣。”謝嬤嬤不禁慶幸她一直安安分分。否則……謝嬤嬤看了看身邊的人,不禁打了個哆嗦。寧壽宮正殿,太后的兩個心腹宮女守門口,太后和她的兩個心腹嬤嬤豎起耳朵聽蘇麻喇姑說:“太后,您十月中再去給四公主添箱。”公主出嫁,太后和皇上隨便挑幾樣東西送過去就成了。因四公主下嫁意義重大,太后怕康熙回頭添太多,見康熙還沒給四公主添箱,太后那份比照三公主出嫁時準備好了,也沒使人送過去。端是怕跟康熙差太多,顯得她這個皇祖母小氣。太后:“萬一皇上月初送過去,見哀家沒去給四公主添箱,問起哀家來,哀家該怎麼說?”“不會的。”蘇麻喇姑道,“頭三個公主出嫁,蒙古迎親隊來到京城後,皇上才去給公主添箱。如今喀爾喀蒙古的人還沒影,沒那麼快。”“等等,蘇麻,這事不行。”太后突然想到“被蒙古王爺知道內務府以次充好,豈不是打皇上的臉?蘇麻,我看還是算了吧。”蘇麻喇姑扶額:“太后,無論太子妃想借妝奩整內務府,還是借內務府鬧得四公主心煩意亂,寢食難安,或者一箭雙鵰。咱們的目的只有一個啊,教訓內務府的包衣奴才。”“姑姑說得對。”嬤嬤道,“太子妃有一句話,奴婢覺得很有道理。內務府工匠拿著月錢,來修房頂漏水是他們應該做的。他們非但拖拖拉拉,修好了之後沒領到賞錢,還老大不高興。咱們憑什麼打賞啊。這是哪家的規矩麼。”“天家規矩。”蘇麻喇姑道,“也不知道是哪個主子開的頭,如今不給點銀角子都使喚不動一個包衣奴才。”說著,頓了頓,“太后,以太子妃的秉性,您不去四公主那裡,太子妃也會在四公主出嫁前搞出點事。”“那她幹麼跟哀家說那麼多?自己去做好了啊。”太后是真不明白。“您先前都說了,太子妃怕別人誤會她故意挑事,希望您出面。”嬤嬤說:“您是長輩,檢視四公主的妝奩名正言順。當然啦,您若是不樂意,憑太子妃的聰明勁肯定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