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頁(第1/2 頁)
“妾身以前聽說海上有大風,跟四弟說說,遇到大風天氣千萬不能出海。”石舜華道,“八旗兵丁的日子好過了,汗阿瑪高興。一旦他們出了事,他們的族人去旗主那裡鬧,汗阿瑪可就笑不出來了。到時候挨訓的還是爺。”太子:“聽四弟說他們如今還不太懂海上的天氣,都是跟沿海的老漁民一起出去。每次都是十艘船一起,有人管著不會出現這種事。”“爺,四爺到了。”小順子跑進來,“在前院東暖閣裡等著爺。四爺還說請福晉一起過去。”太子轉向石舜華:“四弟找你?”“妾身上一次見四弟是爺醒來那日。”石舜華問,“四弟沒說什麼事?”小順子仔細想了想:“四爺的臉色像是高興又像緊張,反正挺複雜的。但沒有害怕、難過那些,應該不是什麼壞事。”太子:“那福晉跟孤一起過去看看。”到惇本殿東暖閣,太子看到胤禛來回踱步,衝石舜華使個眼色。石舜華問:“四弟,找我有事啊?”胤禛猛地回頭,看到太子和石舜華一起進來,張嘴就想說,一見張起麟也跟進來,倏然住口。太子:“張起麟,你出去。”“嗻!”張起麟走到廊簷下,面對著門口,瞅著別有人靠近。“說吧。”太子道,“屋裡沒外人了。”胤禛往四周看了看,確定沒別人,才小聲說:“太子二哥,弟弟剛剛收到魏珠兒親自送來的信,是天津衛那邊送弟弟府上的,那群兵丁出事了。”“什麼!?”太子大驚,扭頭瞪石舜華一眼,你個烏鴉嘴!胤禛嚇一跳:“您小點聲。漁船大前天出海,昨兒回來的時候在東海碰到四艘船。那些兵丁聽不懂船上的人說的話,跟過去的漁民說他們的口音和倭寇一樣,那群兵丁一聽倭寇,便攔著他們不准他們過去。兩方人發生了衝突,那群兵丁拿著叉魚的叉子和殺魚的長刀把那群人剁了。”石舜華目瞪口呆。太子瞠目結舌,艱澀道:“然後呢?”“人殺死之後直接扔海里餵魚,船上的東西被他們分了。”胤禛道,“怕倭寇找來,昨天晚上連夜把倭寇的船給拆了。據信上說拆好之後天快亮了,才想起來跟京城說一聲。”“都毀屍滅跡了還有說得必要麼?”太子很是無語,“那到底是不是倭寇?”胤禛:“不知道。但在船上搜到不少刀槍。老漁民說就算不是倭寇也是海盜。”“既然這樣,死了就死了,不就四船人麼。”石舜華道,“四弟彆著急,還有什麼一塊說完。”胤禛吞口口水,他二嫂就是他二嫂,四船人,說得可真輕巧:“那群兵丁有一半都是見過血的,倒不怕疑似倭寇的同夥找來。“方圓幾十裡的漁民如今都跟著兵丁一起出海,倒也不怕倭寇。只是,萬一日本國找咱們要人,汗阿瑪怪罪下來,二哥,四船人命,弟弟該怎麼向汗阿瑪稟報?”胤禛並不在意疑似日本人死活,“總不能說語言不通,一言不合就把人剁了餵魚了吧。”“如今都靠岸了,那麼多人摻和想瞞住也不可能了。”太子道,“就說他們先動的手,雙方都有死亡,把這個訊息放出去,儘量弄得人盡皆知,沿海漁民人人自危。再告訴出海的那群兵丁,最好再抓一群真正的海盜,這樣以後也好堵日本人的嘴。”“訊息放出去好辦。”胤禛道,“海盜可不容易找。”石舜華:“海盜容易找,只是東海少。”“二嫂知道?”胤禛忙問。石舜華:“東南沿海多。去臺灣那邊逛逛,疑似海盜直接抓,反正咱們人多,即便不是也給他說成是。帶回岸上,問清海盜是哪國人,叫他們來贖人。”“對!”太子道,“就這麼辦。等等,告訴當地衙門,對方不帶著重金來贖人,不準放。”胤禛:“這是一定的。弟弟不要錢,那些跑到南海捉海盜的兵丁還得過活。”“那這事就這麼做。”太子道:“告訴那群人,海上的東西是無主的,誰弄到就是誰的。”“啊?”胤禛瞪大眼,“二,二哥,您的意思以後再遇到類似的事還可以大開殺戒?”太子沒有回答,而是說:“傷了沿海的漁民,依法處置。”“給他們十個膽子他們也不敢濫殺無辜。”胤禛說著話,看向太子,“這事早晚會傳到汗阿瑪耳朵裡。”太子:“那你覺得汗阿瑪會為了幾個早已屍骨無存的倭寇而怪去海上討生活的八旗子弟?”胤禛連連搖頭:“汗阿瑪巴不得他們一個比一個能幹,一個比一個富裕。最好個個都生七個閨女八個崽,一年之內滿人超過漢人。”“所以你還顧慮什麼呢?”太子問。石舜華笑道:“四弟,你在信中別寫得別那麼直白。如果你怕和你通訊的人留著信,事情敗露推到你身上,那你就親自去天津衛一趟。”“我是得去一趟。”胤禛皺眉道,“我只是一個月沒問,他們就能殺死四船人。長此以往下去還不得上天。”死的不是大清百姓,太子毫無感覺:“你嫂子想吃海鮮,回來的時候帶點來。”“知道了。”胤禛道,“弟弟請二嫂出來,便是想問二嫂有沒有什麼忌口的。”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