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收拾東西(第1/2 頁)
開啟信封。
“親愛的女兒,展信佳。
事發突然只能簡單交代幾句,錢放在書房書架左數第二個櫃子裡。
這套房是當時我和你母親以員工價買下來的,廠長待人寬厚不會為難你,但是晚秋,記住我接下來說的話,匹夫無罪,懷璧其罪。
這套房對於你而言或許是一個拖累,在你讀到這封信的時候就去找廠長表明想要回鄉投靠你外公外婆,我知你不願去村裡生活,但接下來的日子會更加艱難,農村的情況大概會好過城裡。
我和你媽前兩年在你外公外婆家旁邊修了一個新的房子,同你外公外婆家只有一牆之隔,你可以獨自居住的同時又有安全的保障,我們給你留下的錢細細算來或許夠你等到黎明到來,你不願做農活就不做,記住萬事以自己為先。
黎明終將到來,期待我們再見的一天。”
葉知秋默默的讀完信,問道:“這葉父也是穿過來的?”
兔子堅定的搖搖頭:“不是,這個世界只有你來自其它世界。”
如果這樣的話,那葉知秋不得不佩服葉父真的料事如神,又或者說父母之愛子為之計深遠。
在這個職工樓裡,八九個人或許住在一室一廳的房子裡,像葉家這種一家三口住三室一廳的房子是獨一份。
現在若是就葉知秋一個人住,怕是整棟樓都會虎視眈眈的盯著。
就說葉知秋剛穿過來遇到的中年婦女,叫周嬸子,家裡住著一室一廳的房子,全家只有周父是機械廠的普通工人,家裡有四個兒子。
周嬸子一直引以為傲,四個兒子啊,大兒子已經結婚,生了個寶貝孫子,二兒子剛剛結婚,三兒子談了物件,全家九口人擠在一個四十平的小房子裡。
就把主意打到了葉知秋身上,葉父葉母雖然去了西北,但是身為高階工程師這些年想來也存下了不少錢,又沒有兒子來繼承,自己四個兒子,按理來說也該給自己家。
在這個工人工資普遍只有三十元的年代,葉知秋是個名副其實的金饃饃。
周嬸子準備讓自家小兒子和葉知秋接觸接觸,到時候這套房就給自己和大兒子家住,畢竟自己的金孫不能吃虧,二兒子就住現在這套小的,三兒子就要葉家的存款,四兒子和葉家小丫頭處物件。
想來也是自己家吃虧,葉家都被下放了,就怕到時候連累自己家的名聲,自己家可是根正苗紅的貧苦人家。
周嬸子自認為自己分配的很公平,可是家裡已經鬧翻了天,三兒子鬧著要房子好結婚,大兒子家鬧著要單獨住,現在周家為了分配葉家已經成了整個家屬樓的笑話。
而葉知秋正在家裡瘋狂的數錢,這不數不知道,葉家可真夠有錢的,難怪葉父信誓旦旦的說可以坐吃山空的等到黎明到來。
在這個普通工人月工資30元左右還要養一家人的時代,葉家有1萬零二十一元八毛九分。
現在葉知秋可是個萬元戶,在這個豬肉只要0.52元一斤的物價裡,可以買兩萬斤左右的豬肉了,更別提葉知秋本身無限物資的空間,這是直接進入養老時代了啊。
雖然接下來是兵荒馬亂的幾年,但是有葉父葉母在前方為國家做貢獻,也沒人敢為難自己,有錢有勢有房有物資,有著光明的未來。
結合原主的記憶,葉父是一個孤兒吃百家飯長大,所以葉知秋只有葉母家的親戚。
外婆和外公共生了三兒一女,葉母排行老三,從小就寵著唯一的女兒。
葉母的大哥,也就是葉知秋的大舅舅生了三個兒子,大兒子已經結婚生子,二兒子已經辦了結婚酒,年齡不到沒領證,就光是大房一脈就有八口人。
葉母的二哥,葉知秋的二舅舅,結婚多年只有一個女兒,但是是晚來得女,也才10歲。
葉母的小弟,葉知秋的小舅舅,25歲,未婚未育,在外當兵,是葉母每每提到就擔心終生大事的存在。
外公家人丁興旺,人多了是非就多,所以葉父才會在葉家旁邊單獨給葉知秋修了一套房子讓她可以單獨居住。
葉知秋理清了人員關係,就開始收拾東西,這前有周家嬸子盯著,後有時局的動亂,還不如早早的回到鄉下關起門來過日子。
葉家東西很多,想來是葉父葉母早有準備,給備齊了需要帶到鄉下的東西。
葉知秋通通往空間裡一收,鍋碗瓢盆,衣服鞋襪,若不是怕引人懷疑就是這包漿了的桌子也得放空間裡。
為了掩人耳目只留了一床棉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