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製陶構想(第1/2 頁)
“走吧,和我去我們部落平時取土製陶的地方看看。”青玄說道
石虎皺了皺眉,有些不滿地回應:“這還沒確定輸贏呢,你就開始使喚我了?再說,那個地方有什麼好看的,不就是一些泥土嗎?”
青玄輕輕晃了晃手中的陶碗,認真地說:“這陶碗的泥土味太重了,而且質量也不高,用不了多久就壞了。這明顯是因為燒製過程中有些問題。我們得去看看取土地點的泥土質量,我打算重新燒製一批陶碗和陶鍋,讓大家用來盛放食物。”
石虎摸了摸頭,顯然不太理解青玄的燒製是怎麼回事:“這陶碗不是挺好的嗎?我覺得比那些用石頭打磨出來的石碗,石鍋好用多了。為什麼還要重新燒製呢?”
青玄笑了笑,耐心地給石虎解釋:“你現在可能覺得還不錯,但部落裡這些石碗其實並不耐用。用它們煮東西會有一股泥土的味道,而且往往只用了幾個月就會出現裂痕,然後不得不重新制作。這樣不僅麻煩,而且還浪費資源。”
聽了青玄的解釋,石虎雖然還是有些不解,但他選擇了相信青玄。半小時後,兩人來到了部落平時製作陶碗的地方。青玄蹲下身,用手摳起一坨泥土仔細觀察。
“看,”他指著泥土中的顆粒說,“這土裡的沙子太多了,這就是為什麼製作出來的陶碗不耐用。我們需要找到一種更純淨、更適合製陶的泥土。”
我記得,在我們部落的西邊,有一片溼地,那裡有一種白黏土,我們去那裡看看。
“果然,這裡的泥土沙子很少,幾乎沒有,應該可以用。”
青玄取來一坨黏土,走到旁邊的小水塘邊。
他取了一些水,開始用手將黏土與水混合攪拌、揉搓,黏土逐漸變得柔軟而易於塑形。
不一會兒,一個碗形陶器就在他手中誕生了。
青玄端詳著手中的陶器雛形,滿意地點了點頭:“感覺還不錯,但要正式製作出一個陶器,還需要一些工序。”
首先我們要對這些黏土進行一系列的處理。
黏土需要曬乾;接著進行破碎,將大塊的黏土分解成小塊;然後是漚泡,讓黏土充分吸水變軟;最後是揉制,透過反覆揉捏使黏土更加均勻細膩。
經過這些工序後,我們就能得到具有良好塑性的泥料了。
接下來是製坯環節。
在這個時代,條件有限,只能依靠雙手來捏製陶器。
只是,像陶碗這種敞口形狀的器物相對容易捏製,而像陶罐那種口小腹大的形狀,用手捏製就顯得頗為困難了。
那該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
青玄陷入了沉思,突然他眼睛一亮,想起了什麼,“對了,我在部落裡曾經見過葫蘆,它的形狀與陶罐相似,也是腹大口小,可以利用葫蘆作為內膜來塑造陶罐的內部空心結構。
這樣不僅能保證陶罐的形狀,還能讓內部更加光滑。”
不過用葫蘆做內膜製作的陶罐尺寸會相對較小。
青玄皺了皺眉,但很快就釋然了,“不管了,我們先試著製作一批小陶罐吧。等以後找到更大的適合做內膜的東西,我們再考慮製作更大的陶罐。飯要一口一口吃,這件事也急不得。”
最後一步就是燒製了。青玄想起以前看到部落裡製作陶器時,都是直接將陶器放在平時做飯的小土灶裡燒製。
這種方式燒製的溫度根本達不到要求,所以製作出來的陶器質量勉強能用,但做飯時總會有一股泥土味。
燒製才是最關鍵也是最麻煩的一步。
要想燒製出高質量的陶器,首先需要建造一個窯爐。
窯爐包括火口、火室、火道、窯箅和窯室等部分,這樣才能更好地控制燒製過程中的溫度。
整個燒製過程需要持續好幾天,而且溫度至少要達到七八百度。只有在這樣的高溫下,才能去除陶器中的水分,讓黏土中的礦物質發生化學反應並固化下來,從而形成堅固耐用的陶器。
這樣燒製的陶器,只要不摔碎,起碼能用個幾年。
可不像現在村裡用的那些陶器,隔幾個月就要重新捏製一批。
選定了土壤,青玄也不再逗留。
“走吧,”青玄說道,“我們先回去,你和你爺爺商量一下,看看他明天能不能分一些人給我們建造窯爐,準燒製新的陶器。”
石虎瞪大了眼睛看著青玄,有些遲疑地說:“你玩真的啊?我爺爺可不會派人給我們的。”
青玄笑道:“我們先回去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