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書架
首頁 > 歷史軍事 > 大漢諜商 > 第372章 後路(2)

第372章 後路(2)(第1/2 頁)

目錄
最新歷史軍事小說: 穿越隋末,系統降臨人在古代,隨身有座現代都市史上最強駙馬爺從門吏開始光宗耀祖皇帝女兒身,開局欺君犯上重生悍卒:開局官府發媳婦皇后的貼身侍衛嫌我功高震主,我黃袍加身你哭啥?一覺醒來我在龍椅上了四合院:跟大孝子斷親,娶婁曉娥三國:被義父背刺,我反手篡位從小縣令到主宰萬界寒門入仕,朝登天子堂暮做逍遙官明末:懶漢的逆襲人生重生太子,開局竟勸弟弟們搶皇位諸天穿越,從慕容復開始我在大乾做官的那些年從霸主尼多王開始傲視群雄水滸:開局買下樑山,造反不招安三國如煙

“楊當家的好氣魄,不愧是蜀中第一得意之人。

襄某這次來蜀中,是要與楊當家的做成兩萬石大米的情誼。”

襄助一開口,走的就不是尋常路子,故意把“楊掌櫃”稱呼成“楊當家”,把蜀中最大的糧商說成是“蜀中第一得意之人”,話裡話外都在暗示他與楊掌櫃要談的不僅僅是生意。

楊掌櫃親族中有在官衙中做事的,平時沒少聽說冒用尊者名位的忌諱,他一聽那個“第一得意”,看襄助是個穩當有見識的人,就知道這是他給自己挖的坑,當下就起了送客的心,無奈那兩萬石大米的生意太誘人。

他可是聽北邊的人說起過,在蜀地以外的地界,大米和粟米一樣,差不多是和黃金一般貴重的存在,就算在盛產稻米的蜀中,兩萬石那也是一筆鉅款。

討厭眼前人,可金鎰是商賈的親爺孃,命根子一般的存在,哪怕是對方言語不當,他還是笑容可掬地說道,

“年關將近,兩萬石不是個小數目,我家庫存不過萬石左右。

自打秋收過後,各家的米糧都有消耗,要積起其餘的大稻米,得要段時日。

不過,襄公子,這也得定金到賬了才好運作。”

楊掌櫃家在廣漢城附近屯的稻米,少說也有將近一萬五千石左右。

就算襄助交足定金,用他楊家在行業內的號召力,最多三天,就能湊齊那兩萬石,到時候讓他連反悔的機會都不會有的。

要是他來得別有用心,那就一切免談。

看到楊掌櫃氣定神閒的模樣,襄助心裡方才的自信就打了折扣。

都說隔行如隔山,他一個煉鷹的,從來不曾從過商,不清楚內裡的深淺,只後悔當初沒有把韓翊一起找來。

可是事情已經到了這一步,氣勢上不能輸,襄助回道,

“家父已經在來廣漢的路上,也就是明後天的樣子,定金就能到賬。

他老人家對糧食在行,還是讓他來經手的好。”

看著襄助慫慫地出去的模樣,楊掌櫃雖然還是如先前那般地熱情周到地送他出店門好遠,但心裡卻是輕鬆了下來,嘴角露出了得意的笑。

從楊記糧店出來後,襄助連到廣漢城裡逛一逛的興致都沒了,徑直就往韓翊和匈奴一行人的落腳處去了。

以高個子對華夏地界的瞭解,那些個傳舍什麼的,都是官衙開的,連裡邊灑掃的都算是吃官家飯的,他們一住進去,就等於擤把鼻涕都在別人的視線之內。

像這種不自在,他可不願意,於是,他直接要求韓翊在廣漢最好的酒樓裡要了最好的房間。

可連他自己都不知道,這最好的酒樓,名義上在別人的名下,實則是韓翊不在明面上的私產,甚至內裡的夥計廚娘什麼的,大多也是劉邦的人。

劉邦在前線打著仗,劉氏的親族中得力之人大多都在函谷關以外的地界,呂雉不在關中,就算是心腹,他都未必信得過,更何況蕭何還算不得他真正意義上的心腹。

他在張良和陳平的支援和謀劃下在蜀中暗布眼線,本來是為了監視蕭何的,沒想到到頭來竟然還能監視匈奴人。

有什麼比這種酒樓茶肆訊息來源更廣的呢?劉邦喜滋滋地看著關於酒樓裡韓翊和匈奴眾人一舉一動的訊息。

令他更加沒想到的是,竟然還有襄助找楊掌櫃的一出。

襄助回來時,韓翊剛剛從巫醫的那間房裡出來,他小聲問道,

“來的醫士有沒有說他什麼時候才能好起來?什麼時候去得成山裡看鹽井了不?”

韓翊笑了,他沒想到這個襄家少主對蜀中會如此地陌生。

廣漢郡地處平原,蜀中產鹽的大山,在重重丘陵那頭的大山裡,還不知有多少腳程呢,一般健壯的當地壯漢要從廣漢城裡到鹽井處尚且要費一番功夫,更何況是現在把自己弄病了的一直在大平原裡生活著的巫醫他們?

“得等貴人的身體好了才能成行。襄公子要是無聊,可以先到各處轉轉。

蜀中人極會過生活,等襄公子習慣了,會希望常來的。”

韓翊的話說得柔和,襄助先前的緊張也松馳了下來,他笑著說道,

“方才我在城中轉了下。蜀中稻米價格格外地稱心。想著我襄家人口眾多,可以買了運回去。吃不完的賣了,買進價格較為便宜的存著,倒也是個長久之道。

不過我不懂糧道與商道,更不知蜀中人文幾何,還想煩勞韓公子給把把關呢。”

哪有什麼糧道商道不同之

目錄
三生道之潛龍伏虎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