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頁(第2/2 頁)
還真不能和傅叔說,做戲要做全套,你誰都不能說。&rdo;沈君顧認真地囑咐道。&ldo;好吧。&rdo;夏葵答應得不情不願,其實還是不太放心沈君顧一個人扛這件事,&ldo;這麼短的時間裡,怎麼搞出贗品來啊?玉器的雕琢和瓷器的燒製就不用想了……&rdo;&ldo;字帖啊!傻丫頭。&rdo;沈君顧怡然自得地笑笑道,&ldo;那姓方的,在國外待了那麼多年,連字估計都認不全,還能認得了哪些是真的哪些是假的?&rdo;&ldo;……怪不得你讓我管孟伯伯要了一些他臨摹的字帖。&rdo;夏葵冰雪聰明,一聽就懂了。她口中的孟伯伯孟袁興是孟謹言孟慎行兄弟倆的父親,主攻的就是字帖修復,寫得一手好字,幾可以假亂真。夏葵從抽屜裡翻出一摞宣紙,憂心忡忡地說道:&ldo;可是也沒那麼簡單吧?&rdo;&ldo;是沒那麼簡單,但這不有我嘛!來,我看看孟伯伯這幾年的筆力如何了?&rdo;沈君顧接過那摞宣紙,一張一張地翻了起來。&ldo;哎呦,孟伯伯最近臨摹的王羲之不錯啊。《喪亂帖》《孔侍中帖》《平安何如奉橘帖》《遠宦帖》……&rdo;孟袁興一聽夏葵要他的字貼是拿給沈君顧看的,給的都是他的得意之作。沈君顧翻了一遍,挑出來兩張放在工作臺上。夏葵湊近了一看,好奇地問道:&ldo;這是《長風帖》和《遠宦帖》,為什麼選這兩張啊?我覺得孟伯伯那張《平安三帖》寫得更好,更有神韻呢!&rdo;&ldo;哎呦我的夏小姐,這造假可沒那麼簡單啊。那《平安三帖》上面不算題跋,光原帖上的印鑑就足足有四十九個,打死我也仿不了啊!再加上四個題跋……嘖!&rdo;沈君顧被夏葵的天真逗笑了。&ldo;而且這都是行書珍品,跟鬼畫符似的,如果不跟原品對照,根本察覺不出來筆跡有誤。再說這些王羲之的字帖,都不是原主的真跡,都是摹本。孟伯伯潛心多年臨摹,些許區別,外行人根本看不出來的。&rdo;夏葵被他擠兌得羞紅了臉,氣悶了片刻之後回嘴道:&ldo;那《長風帖》和《遠宦帖》的印鑑你就都有嗎?&rdo;&ldo;《長風帖》因為短小,原帖上只有八個印鑑。倒是《遠宦帖》有十九個,不過都不難。&rdo;沈君顧從屋角處搬來一個箱子,這是他進宮時帶進來的,就放在了這裡。夏葵因為尊重他的隱私,沒有開啟來看,此時見他主動開啟,看清楚裡面的東西時,不禁一時目瞪口呆。裡面擺放著大大小小几十個印章,而且青銅、犀角、象牙、瑪瑙、玉石、壽山各種石材應有盡有。&ldo;《長風帖》由趙構、虞謙、曹邦彥、王肯堂、虞大復、李宗孔、王頊齡、清內府遞藏。&rdo;沈君顧準確地從箱子裡把相應的印章一個個拿了出來,&ldo;宋之前均用銅章,間或有象牙、犀角的印章,明中期之後才有青田、壽山、昌化各石章、印材的不同,印鑑的痕跡也就有微妙的不同,所以這一點是很重要的。&rdo;&ldo;還有印泥也需要注意。宋之前均用水印,是水調的硃砂。而南宋之後,是用蜂蜜調的硃砂。元朝是油朱調艾,到乾隆時期才有八寶印泥。&rdo;沈君顧一邊說,一邊又從箱子裡拿出幾個相應的印泥盒。&ldo;《遠宦帖》的印鑑略多,但也不要緊。就因為印鑑比較多,所以可以魚目混珠,只要幾個關鍵的印鑑對就可以。這帖宋朝的時候曾入大觀、宣和內府,有&lso;大觀&rso; &lso;宣和&rso;諸印璽,後曾入金明昌內府,之後又經北燕張氏、賈似道之手。明時曾為秀水項元汴所藏,有&lso;項子京家珍藏&rso;印,入清則由耿會侯、安岐所遞藏。雖然之後入清內府,但並沒有蓋內府的收藏印,石渠寶笈之中也無著錄,倒是省了好幾個印鑑。&rdo;沈君顧相應地挑出一些印章之後,輕舒一口氣,推了推眼鏡道:&ldo;幸虧如此,&lso;乾隆御覽之寶&rso;的印章我還沒刻好,我之前還想著不行就偷偷去借來真貨蓋一下。&rdo;夏葵聽得瞠目結舌,像是失去了說話的力量,用雙手扶著工作臺才能站穩。因為王羲之的字帖是孟袁興經常臨摹的物件,沈君顧幼時也經常觀之,在學習寫字的時候也常去臨摹,就是筆力遠遠不如孟袁興罷了。畢竟行書講究筆意灑脫,沒有點閱歷的人很難臨摹其筆鋒。沈君顧沒有學會那筆體,但這兩張字帖上面的印鑑大約在什麼位置,都在腦海中記得一清二楚,甚至印泥的深淺顏色也都記得,分毫不差。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