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頁(第1/2 頁)
可惜的是承祜並沒有如眾人所願的那樣很快康復,他的病症越來越嚴重,最後轉成了肺炎。而在那個時代,肺炎對於幼兒來說,幾乎是不治之症。承祜勉強撐了一個多月,終於抵受不住。孩子離世的那一天,皇后悲痛萬分,守著兒子的小小的屍身不言不語,也不哀哭,像失去了知覺一樣呆呆的坐著。康熙從殿外進來,見皇后神情恍惚,心裡也是一痛,安慰她道:&ldo;筠兒,孩子已經去了。你何苦苦了自己!&rdo;皇后仍是不語,凝眸看著康熙,眼中泫然有淚。康熙伸手按在她肩上,道:&ldo;想哭就哭吧!別憋在心裡!&rdo;他的語音中也帶著哭腔。皇后終於剋制不住,伏在康熙胸前淚如泉湧,哀哭不止。康熙想起愛子,也忍不住抽泣。康熙惟恐皇后經受不住喪子之痛的打擊,特意將她的堂姐桓若接進宮來寬慰她。桓若見皇后面容憂鬱憔悴,勸慰道:&ldo;娘娘,逝者已矣。保重自己身子要緊。&rdo;皇后哀道:&ldo;姐姐,你不知道,孩子是我的心頭ròu。一想到他死了,我的心就像被把鈍刀割那麼痛,那麼痛‐‐&rdo;桓若道:&ldo;都是有孩子的人,我怎麼會不明白。只是妹妹,你的身份不一樣啊!你是皇后,有些事情,就是要比別人更能承受。這宮裡到處是眼睛,人人有張嘴,難保沒有人要看你的笑話。&rdo;皇后強忍悲傷道:&ldo;想起端敬皇后當年,也是和我目前的處境差不多。以前和她住在承乾宮裡,常常聽到她半夜哀哭,不能理解為何她獨得先皇萬般寵愛,卻還是人前歡笑人後傷心。如今,我終於明白她了。&rdo;桓若道:&ldo;妹妹不要這麼想,你的賢德和人緣有口皆碑,上天不會辜負你。端敬皇后紅顏薄命,是她的造化如此,比不得妹妹鴻福齊天。&rdo;皇后嘆了口氣,提不起任何心思。康熙十二年二月,平南王尚可喜上疏請求歸老遼東,由其子尚之信帶領家人官兵繼續鎮守廣東。康熙在朝堂上與眾臣商議此事。索額圖道:&ldo;平南王體貼上意,很識大體,皇上要是準了他的要求,讓他告老歸鄉,則可以削弱三藩勢力。&rdo;康熙點點頭,問左都御史明珠道:&ldo;明珠,你有什麼看法?&rdo;明珠道:&ldo;臣以為廣東已經底定,何必讓他們父子分離,不如叫他們一齊撤離到遼東。&rdo;明珠此言甚合康熙心意,他當即下旨同意尚可喜歸鄉。到了五月裡,準尚可喜全藩撤離的詔書下達廣州,尚可喜恭順拜命稱謝。廣東尚可喜撤藩,對吳、耿二藩震動很大。己承襲靖南王王位的耿精忠立刻傳書給弟弟耿聚忠商議對策。耿聚忠深知康熙心意,回信給兄長,建議他在朝廷下旨撤藩前自請撤藩,才不會處於被動的地位。耿精忠又與吳三桂密議,決定先由耿精忠上書申請撤藩,試探朝廷的反應。七月裡,耿精忠自請撤藩的奏摺擺到了康熙的御案上。康熙將耿聚忠召到御書房,把摺子給他看,道:&ldo;這是你大哥的摺子,相信你應該知道其中的內容。&rdo;耿聚忠道:&ldo;微臣曾向家兄提過建議,希望他自請撤藩。&rdo;康熙淡然一笑,道:&ldo;可朕能感覺到,他是在試探朕。撤藩,他未必甘心!你呢,有什麼想法?&rdo;耿聚忠道:&ldo;三藩所耗巨大,遲早要撤。臣唯一的心願就是家人平安,不起禍端。&rdo;康熙思忖道:&ldo;只怕這一仗非打不可呢!到時候,無論你站在哪邊,朕都不會怪你。&rdo;耿聚忠聞言心裡一凜,心知康熙必定會撤藩,而且將不惜一切代價,不禁為此憂心忡忡。果然,第二天在議政會上,在康熙的示意下,大臣們都同意撤耿藩,只有索額圖沒有表態。康熙把事情告訴太皇太后,太皇太后皺眉不語,半晌才道:&ldo;玄燁呀,我總覺得這事情有些不對勁。你是不是cao之過急了?&rdo;康熙道:&ldo;他們想試探我,我就將計就計。看看他們的反應,您瞧著吧,這只是第一炮,很快吳三桂那一炮就轟過來了。您不是也說過,&lso;三藩之禍甚劇,不可不撤&rso;。&rdo;太皇太后道:&ldo;撤當然要撤,只是時候未必合適。&rdo;康熙道:&ldo;就是打,孫兒也不怕。孫兒早已部署了兩三年,派東亭和曹寅去江南富庶之地為官,就是為朝廷籌集糧餉。&rdo;這是一個多事之秋,繼耿精忠自請撤藩之後,吳三桂終於也在九月裡遞上了申請撤藩的奏摺。和上次不同,這一次,眾臣工對撤不撤吳藩意見極不統一,發生了激烈的爭論。明珠等人同意將吳三桂及官兵家屬遷移到山海關外安cha。而索額圖則提出反對意見,道:&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