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頁(第1/1 頁)
&ldo;父王!&rdo;公子襄激動的站起來,想替瓔瓔辯解,勸父親收回成命。梁王喝止道:&ldo;襄兒,為父已經把話說得很清楚。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你和那程姑娘的事,為父已經細細查訪過,你們夜遊秦淮的事為父沒有追究不代表為父不知道。一個未嫁的姑娘,天黑了還和男人一道外出,她若不是有心接近你,為父實在想不出她有什麼居心。好了,這事不要再提。&rdo;公子襄臉色發青,沒有說什麼就退了出去。梁王看著兒子落寞的背影,嘆了一口氣。側目看到梁王妃,沒好氣的問:&ldo;站了半天,怎麼不說話?&rdo;梁王妃媚然一笑:&ldo;你們父子倆說話,妾妃怎好cha話?&rdo;&ldo;平日裡你不是話最多,這會兒怎麼不敢cha話了?&rdo;梁王和妻子打趣。梁王妃哼了一聲道:&ldo;你那麼兇,襄兒嚇得不敢說話。妾妃若是多嘴,把你老人家惹惱了怎麼辦?&rdo;她吃吃的笑了兩聲。梁王招呼她坐到身側,她才坐下。&ldo;襄兒雖然不是妾妃親生,也是妾妃看著長大的。他很有些書生氣,心地也善良。那位程姑娘古靈精怪,已經把襄兒迷的神魂顛倒,只怕他未必明瞭你的苦心呢。&rdo;梁王妃不無擔憂的說,梁王嘆了口氣:&ldo;我的兒子我如何不瞭解,也怪我不好,他年幼時把他看得太緊,他從小性子就不硬朗。這兩年,我讓他出去多接觸人事,才漸漸好起來。齊王府那小姑娘心眼太多,我只怕襄兒將來要受她擺佈,實在不是樁良緣。&rdo;梁王妃望著丈夫,贊同的點點頭:&ldo;王爺是太愛護襄兒了,生怕他有一絲不妥。襄兒少年高才,姐姐若泉下有知,也該瞑目了。&rdo;公子襄的生母是梁王的原配夫人,可惜去世的早,公子襄是她和梁王的獨子,梁王一方面念及愛妻,一方面愛子心切,因此對公子襄要求甚嚴。而現在的梁王妃本是公子襄生母的妹妹,梁王續絃娶她為妃,也是為了能有個人代替亡妻好好照顧年幼的公子襄。聽到梁王妃的話,梁王一陣傷感,想起亡妻去世時纏綿不捨的情狀,心中隱痛不已。他長年在外征戰,陪著妻兒的時間甚少,等到愛妻病危,才追悔莫及,只得按著她臨終前的遺願,好好照顧他們的兒子,撫養他成才。如今兒子要是為了一個女子和自己有了嫌隙,是梁王最最痛心、最不願看到的事。&ldo;王爺,你斬斷了襄兒和那位程姑娘的姻緣,只怕襄兒要傷心了。&rdo;梁王妃看著丈夫,淡淡的說。梁王眉頭一皺,半晌才道:&ldo;總有一天他會明白我的苦心。咱們這樣的門第,娶妻求賢,情愛倒是次要的。&rdo;&ldo;是嗎?&rdo;梁王妃自語道,心中一陣失落。大概在這些做大事的男人看來,只有功名利祿、前程爵位是重要的,兒女私情都是次要的。娶妻只是為了持家,為了生兒育女,所以妻子一定要令德淑儀,有沒有感情根本不在他們的考慮範圍。正是因為這樣,他常年在外征戰,冷落了妻子,令她年紀輕輕就病逝,孩子六歲就失去了母親。如今兒子要娶妻了,他還是那麼固執己見,要讓兒子也傷心一輩子。梁王看了妻子一眼,猜到她心中所想,卻沒有說話。夫妻倆默默無語。梁王府沒有再派人來提親事,齊王府的眾人便已猜到這門婚事遇到了阻礙。瓔瓔更是心如明鏡,尤其是當她聽宇文逸風說公子襄辭別父母、離開金陵外出遊歷,就知道這樁姻緣已經沒有可能。這段感情,尚在萌芽狀態就被掐滅,知情者無不嘆息。只有瓔瓔心裡明白,這樣無疾而終,也許是兩人最好的結局。溪月怕瓔瓔過於傷心,經常陪著她,時間久了,瓔瓔也漸漸釋懷了傷感。春去秋來、物換星移,一轉眼,瓔瓔已經十七歲,她真正的煩惱很快就會降臨。作者有話要說:第三卷完敬請期待壓軸的第四卷,所有人物的命運將在最後這一卷一一道來。雖然尚未動筆,但一定不會坑……逃婚梁王府的婚事作罷後,一直沒有人再向瓔瓔提親,菊夫人不禁為妹妹的婚事擔心。瓔瓔自己倒無所謂,每日裡和溪月、茜雪一起帶著孩子玩玩,日子過得清閒的很。這一日,長公主把菊夫人和溪月叫到房裡,說要和她們商量瓔瓔的婚事。溪月很納悶,照理說瓔瓔的婚事,由長公主和菊夫人議定後就可以,怎麼會找她去商量呢?三人坐下後,婢女上了茶。長公主清了清嗓子,道:&ldo;瓔瓔的年紀不小了,自從上次梁王府的婚事作罷後,提親的人也不多。前兩天,本宮進宮去見太后,遇到謝亭的夫人,和她提起這件事,她倒是非常熱心的問起瓔瓔的生辰八字。&r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