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頁(第1/1 頁)
父子倆沉默了一會兒,宇文長風主動打破沉默,轉移話題道:&ldo;父王,收養紫蘇的陶家是個書香門第,為什麼紫蘇識字卻不多?照理說,幼兒三四歲便要啟蒙,紫蘇雖是女子,但在陶家人眼裡卻是身份尊貴的郡主,哪有不讓她讀書識字的道理?&rdo;這一點,宇文松倒未曾深入的想,此時聽宇文長風提起,也是覺得有些詫異。當時朝中風氣好學,很多名門大戶的女子和男子一樣讀書識字、滿腹經綸,宇文長風的兩個姐姐宇文秀風和宇文樂風也都受過良好的教育,就算是瓔瓔,那也只是因為她自己不樂意讀書,並不是齊王府沒有請師傅教她。&ldo;長風,你怎麼想呢?&rdo;宇文松一向喜歡先聽聽別人的意見,再發表自己的看法。宇文長風思忖道:&ldo;我以為,紫蘇並不會跟陶伯把什麼話都說了,她必定會有所隱瞞。&rdo;宇文松點點頭:&ldo;她在韶音坊時日不短,逢人只說三分話這種心計還是有的。&rdo;宇文長風嘆息一聲,憂心道:&ldo;父王,這件事我總覺得不妥。中山靖王是漢室正統之後,若是動了他的墓,只怕政局更會動盪。&rdo;&ldo;所以此事只能暗中行事。好了,天不早了,你先回房去吧。為父要好好想想這件事。&rdo;宇文松向兒子揮揮手,宇文長風退了出去。兒子走後,宇文松獨自思索了很久。他算算日子,想起不久就是清明瞭。一轉眼,他亡妻去世已經二十多年。當年她為了不耽誤他的前程,從容自盡,剩下他和宇文嘯風父子倆,悲痛不已。那時宇文嘯風才兩三歲,尚不知人事,如今已經成家立業、有妻有子。數十年的歲月也就這樣匆匆而過,不留一點痕跡。宇文松嘆息了一聲,亡妻的相貌,他依然清晰的記得。她是江南女子,許多年以前,他第一次從北方到江南,在嘉興南湖邊看到她坐在船上採蓮,對她一見鍾情。圍在她身邊的那群女子譏笑他像個傻子一樣,盯著姑娘家看,甚至譏笑他的北方異族口音,只有她沒有笑話他,溫婉的從籃子裡拿了一個蓮蓬給他吃。那一年,她只有十五歲,不顧家人的反對,跟著他去了洛陽。婚後,他們在一起七年,他從最底層的兵丁漸漸成為統帥,再到後來成為朝中名將。而他們分別的時刻很快接踵而至,皇帝最疼愛的女兒蘭陵公主看上了他。他想了很久,拿不定主意,讓他休妻娶蘭陵公主,他覺得對不起患難與共的髮妻;讓他捨棄唾手可得的榮華富貴和權勢,他也不甘心,且不說蘭陵公主千嬌百媚,他心裡喜歡她,更重要的是公主為了嫁給他,推掉了原來的婚事,甚至不惜和皇室決裂。丈夫的心事如何能瞞得過朝夕與共的妻子,沒有多久她就自盡了,只為了不讓他為難。妻子的犧牲,宇文松心知肚明,所以他沒有猶豫就娶了蘭陵公主。皇帝死了以後,公主的哥哥繼承皇位,很快封自己的妹妹為長公主、妹夫為齊王。宇文松那時才真正覺得,權勢對一個男人來說多麼重要。這些年,宇文松一直不怎麼重用長子宇文嘯風,正是依著亡妻臨終前的遺願,永遠不要讓他們的兒子捲入政治紛爭。嘯風那孩子,和他母親一樣,善良大度、恬淡隱忍,遠離是非對他來說未必不是件好事。而次子長風,他身為長公主所生的嫡子,命中註定擺脫不了陷入政治漩渦的宿命。宇文松信步走在劍廬外幽靜的竹林中,想起自己戎馬倥傯的這一生,心中有些頹然,所付出和所得到的究竟值得不值得呢?好多事冥冥中自有天意,就像那一年他去嘉興祭奠亡妻,遇到和亡妻同族的菊夫人、瓔瓔兩姐妹。那姐妹倆相依為命,和亡妻一樣出身寒門、生活困頓,姐姐不過十七八歲,妹妹才三歲。也許是覺得菊夫人清秀的眉目和亡妻有幾分相似,他一時動了惻隱之心,說服了她們的叔叔嬸子,把她們帶回了金陵。為了讓這姐妹倆在府里名正言順的住下去,他納了菊夫人為妾。然而這些年,他心裡並不曾真正把她放在心上。不知不覺走到了菊夫人所居的院落,菊夫人的婢女看到他,忙屈膝行禮:&ldo;王爺‐‐&rdo;宇文松揮了揮手,那婢女退了下去。他走到廂房裡,看到菊夫人正坐在窗下刺繡。&ldo;王爺。&rdo;菊夫人看到他,放下手裡的繡活,忙要站起來相迎。宇文松在她肩頭一按,示意她不必拘謹。菊夫人只得坐了下去。他待她一直不錯,可畢竟隔著歲數,彼此連真心的交談都很少有,更別說柔情蜜意的恩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