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七殺之碑(第2/5 頁)
齊後,老闆親自陪酒。
席間,天賜仔細詢問了張獻忠屠川時的情景,陳老闆至今心有餘悸:“亂世梟雄張獻忠屠川事件鐵案如山,有張獻忠的七殺碑為證。在蜀王宮的廢墟中,明朝士兵發現了一塊七尺高,三尺寬,八寸厚的花崗石聖諭碑,諭碑上鐫刻著一排大字:‘天生萬物以養人,人無一物以報天,殺殺殺殺殺殺殺。’末尾是大順二年,還刻有大順皇帝張獻忠的玉璽呢。我父親是四川有名的老貢生,因為不肯出來到大順朝廷做官,結果和其他四萬貢生一起慘遭張獻忠的血腥屠殺。真是慘絕人寰啊!這是對中華文明與儒家文化繼承者的集體屠殺,給後世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創傷。”說到震驚中外的張獻忠屠川事件,陳老闆心膽俱裂,傷心欲絕。天賜安慰道:“俗話說,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辰一到,一切全報。聽說後來在四川西充的鳳凰坡,身居幾十萬軍隊中心位置的張獻忠,居然被突襲而來的幾百清軍斬首,碎屍萬段,殺人不眨眼的亂世梟雄就此了結了卿卿性命。”
老闆陳雨亭繼續講述道:“父親死後,我變賣成都的家產,攜帶老母妻兒投奔漢中的舅父家,躲過了張獻忠撤退時焚燒成都的這場災難。後來我回成都探親,見到一片廢墟,親戚鄰里幾乎都葬身此次大火之中。”他痛惜地回憶說:“記得就在崇禎吊死煤山二年後的深秋,明朝的軍隊正從各路逼近成都,張獻忠見幾經戰亂摧殘的四川經濟已經無力承擔大順政權及其六十萬軍隊的軍餉開支,便決定放棄四川,打回陝西老家去。撤出成都之前,張獻忠趁夜縱火徹底燒燬了成都城,然後向廣漢方向退去。此時,抗擊張獻忠大順軍隊的明軍主帥楊展正在彭山江口的一條船上調兵遣將,突然見到成都城內烈焰沖天,大火映紅了半邊天空,如同白晝一般。幾個時辰後,他得到張獻忠撤出成都的訊息,但是攝於張獻忠強大的兵力,三天過後楊展方才進入成都。”卞文雄說:“聽說張獻忠進攻成都時,楊展被俘了。他拒不投降,後來脫逃到四川犍為,又起兵反張,成為明朝抗擊張獻忠的主力將帥。他為什麼對張獻忠如此害怕,不敢進成都救援?”
天賜說:“張獻忠是陝西延安的農民,年少時受過地主的迫害,後來到延綏當兵吃糧。崇禎三年,他率領米脂十八寨的農民起義,作戰驍勇,人稱八大王。他縱橫於河南、陝西、四川、湖北、安徽之間,多次給明朝軍隊以殲滅性打擊。但是張獻忠的流寇作風嚴重,一度曾接受明朝政府的‘受撫’,屯田自養。崇禎十二年,張獻忠再次起兵,由楚入川,所向披靡,一路州官,望風投降。他在成都建國稱帝,國號大西,建元大順,設內閣六部,立五軍都督府,統帥二十萬大軍。所以楊展對他有所畏懼,也在情理之中。”
老闆陳雨亭說:“我也是聽僥倖活著的親友講述當時的情況:楊展三天後進入成都時,熊熊大火仍在燃燒,煙霧瀰漫,空氣中瀰漫著嗆人的焦臭味。富饒、繁華,人文會卒的千年蜀漢古都,被張獻忠從地球上徹底毀滅了。成都數十萬居民所剩無幾,原來商鋪林立,車水馬龍的繁華街市,已經毀於一旦,到處是斷垣殘壁,屍橫遍野。金碧輝煌、巍峨壯觀,可與北京紫禁城媲美的蜀王宮建築已經群煙飛灰滅。在蜀王宮廢墟中,楊展的部下挖掘到了張獻忠屠殺焚燒四川時立的‘七殺碑’。楊展儲存好這塊張獻忠屠川鐵證的‘七殺碑’後,率領四萬人馬朝廣漢方向追擊。他在廣漢停留了一天,下令士兵尋找還活著的居民。但是數萬士兵整整一天,除了找到萬餘具屍體外,再無活著的生靈。成都方圓數百里已經成為一片廢墟,白天不見人跡,夜間虎狼出沒,已經不適宜人類居住。
卞文雄說:“聽說楊展在成都無法生存,只得將他的軍隊駐守樂山嘉定城。清軍入四川后看到成都仍然滿目瘡痍,荒無人煙,只得將四川的省會臨時遷往川北的閬中,四川的巡撫、監察御史現在均駐節閬中。這幾年從湖北、廣東一帶有許多移民陸續遷居四川,只要插幾根樹枝,這一大塊幾十畝地就屬於自已開墾了。陳老闆不想重返成都振興家業?”陳雨亭老闆苦笑道:“我做夢也想回到故鄉成都去,重振陳氏家族的產業。可是去年我去成都時,看到的仍然是一片廢墟,大街上人煙稀少,幾乎沒有啥子四川人了,到處長滿了蒿草、荊棘和野樹,人入其中就像到了荒郊野外,辨不清東南西北。倒塌的城牆和房屋已經被野草、樹叢淹沒,一群群烏鴉、野雞、蒼鷹自由的飛翔、尋食。一到晚上,則虎嘯狼嚎,狐狸出沒,令人恐怖,根本不適宜人類居住。現在有廣東、湖北的拓荒者投親靠友成批來到四川,就是這樣沒有十幾年的艱苦創業是很難復甦的。再說我在漢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