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南明說客(第3/6 頁)
界捉拿神象。老夫婦見天兵天將下界來捉拿阿祥,就嚇得暈倒了。等到他們醒來時,聽到一聲巨響,從天而降,落下了一座大山,形如大象,把海島與大陸連在一起,就形成了如今的象山半島。過了一陣,從天上又掉下一座小山,就是如今的南田懸岙小島。”
天賜見多識廣,他笑道:“這些都是寧波民間流傳的神話故事。據史書記載,秦始皇統一中原後,一心想求長生不老之術,妄想永久過著荒淫奢侈的帝王生活。東嬴海州有一位叫徐福的煉丹道士,騙秦始皇說,海上有蓬萊仙島,可以採擷到長生不老的靈丹妙藥。於是秦始皇相信了這位道士的鬼話,給他三千童男童女,幾百名能工巧匠,無數青銅神器、車輛農具、絲綢錦緞、稻穀種子等財寶物資。誰知他的龐大船隊被海風颳到了寧波象山半島。象山盛產紅巖、丹砂,從此徐福和歷代的道士就在此煉丹,欺騙那些迷信長生不老的帝王將相、文人紳士,吞吃了無數有毒‘仙丹’藥石,讓他們一個個英年早逝,含冤九泉。象山成了道士煉丹之城,所以古稱丹城。但這種說法只是寧波地方誌的記載,更正確的說法是徐福從海州灣東渡到了日本,將中國的先進文化科技帶到了這個島國,到漢唐時日本人經常派遣使節來中國朝聖取經,頂禮膜拜,日本因此全盤漢化了。”
交通員王虎帶領天賜和羅成來到張煌言的水師營寨,正好他的好友黃宗羲也在營寨。這些在抗清戰場出生入死的戰友,雖然從未見過面,但是一旦聚首就親熱得像一家人一樣。交通員王虎介紹說:“這位是聞名南明的抗清義士,人稱江湖救星谷宗義、谷公子;這位是谷公子的表弟、抗清義士羅成、羅公子。”
張煌言拉著天賜和羅成的手興奮地說:“今天我的水師營寨前海面上,成百上千的海鷗聚集,歡天喜地飛翔鳴叫,一直不肯離去,我猜測一定有貴客臨門了。你們多次派交通員小王來同我們聯絡,慷慨捐贈火炮、銀兩。久聞江湖救星大名,今日聚首,真是一見如故,似曾相識。不知是什麼風把兩位抗清義士吹到我這小小的水師營寨來了?”天賜笑道:“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我們抗清義士的心是相通的。高山流水,知音難覓,久聞張蒼水、黃黎洲兩位抗清義士大名,相見何必曾相識。今日是抗清復明的臺海風暴把我們弟兄倆刮到這南田的懸岙鳥上來了。”
黃宗羲說:“我在南京就曾聽說你們兩位復社朋友的大名。你們在南京與復社的陳定生、方以智、侯方域交往甚深,同奸黨馬士英、阮大鋮的鬥爭,搞得轟轟烈烈,在文廟扯阮大鋮的鬍子,讓他斯文掃地的傳聞風靡江南。只是光陰蹉跎,我們一直未能謀面。”
羅成說:“早就聽說令尊大人黃尊素先生是東林黨的領袖之一,被宦黨魏忠賢殺害。我們在南京與復社的陳定生、方以智、候方域來往較多。黎洲兄也是復社領袖人物,但一直未能相見。後來清軍南下,聽說你在家鄉召募義兵數百,成立世忠營抗清,加入魯王的抗清義師,官至左副都御史,活躍在四明山、寧波等地。我和表哥多次派交通員王虎來浙東沿海與你們聯絡,不想今日有緣在田南懸岙小島歡聚,真是不勝感慨。”
黃宗羲也感慨萬千:“父親被宦黨殘害後,我加入了復社,雖然經常來往於南京和寧波之間,但是來去匆匆,一事無成,蹉跎光陰而已。乙酉年冬,清軍南下,我在家鄉黃竹浦一帶組織義軍投入魯王抗清。次年六月家鄉義軍兵敗。好友馮京弟被韃子慘殺,我弟弟黃宗炎被我們從法場劫出,一起投奔王翊的義軍。不久,王翊的義軍失敗,王翊亦被殺害。老師劉宗周絕食自盡,摯友錢肅樂、張維國、徐石麟、董志寧、毛聚矽、熊汝霖也都先後殉國了。我們只得在舟山一帶海上堅持抗清,還曾到日本長崎去討過救兵。煌言兄是浙江鄞縣人,與我的家鄉餘姚是近鄰,都是寧波人。煌言兄是崇禎年間的舉人,寫得一手好詩,在文壇享有盛譽。弘光元年,煌言兄與錢肅樂等友人起兵抗清,奉魯王監軍,據守浙東四明山和舟山沿海一帶,曾任兵部尚書,現在是魯王手下一位最堅定抗清的將領,與廈門的鄭成功,貴州的李定國都是南明的抗清名將。我與煌言兄是摯友,志同道合,經常往來聯絡,不想今日得以在此與兩位公子歡聚一堂。”
張煌言說:“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今晚我設宴為谷公子和羅公子接風洗塵。”小島風光優美,只有北面有一海灣可停泊船隻,其餘三面都是巨石險峰,石林長廊,蔚為壯觀。不怕死的勇士只有憑藉雲梯才能攀登上島,當你登上懸崖峭壁,可以觀賞到海天一色,日月雙照的美景。島上還有神秘的熔洞,洞頂有成片的石鐘乳倒掛著,有的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