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攻打蘇州(第3/5 頁)
持不懈。清軍用大炮轟城,牆垣坍塌,清軍接著用雲梯登城,以衝車上缺口,湧進城內。嘉定城中上自地方士紳,下至黎民百姓,無一人投降,皆不幸慘遭清軍殺戮,鮮血淋漓,屍橫遍地,三次屠城,總共犧牲二萬多人。清兵見大家閨秀和民間有姿色的女子都活生生的將其俘擄,在光天化日之下強姦淫樂,不從者將其雙手釘於板上,強逼著姦淫之,有不堪強暴者,慘死無數。清軍將掠奪來的財物美婦,用無數大船裝載,運往北方老窩,連岸上行走的駱駝和車子也滿載著玉帛美女,滿清貴族還得意洋洋的吹著胡笳。僅大漢奸、原明朝徐州總兵李成棟一人,就用了三百隻大船才運走他從江南蘇杭一帶搶劫來的金銀珠寶、綢緞美女。真是一幅亡國後的悲慘圖景,腥風血雨,欲哭無淚,史稱“嘉定三屠”。
天賜和羅成秘密前往松江找陳子龍和夏允彝父子。獲悉陳子龍避難青浦縣金澤,後來又隱姓埋名入嘉善縣陶莊水月庵,託為禪僧,取名信忠,號穎川明逸,而夏允彝已經投水壯烈殉國。原來義軍攻打蘇州失敗後,壞訊息接連不斷的傳來,抗清義士都非常焦慮,商議再次起義,惟獨夏允彝反而變得異常平靜,他決心自殺殉國,家人和鄉親勸他趁亂渡海去福建他曾任地方官的長樂縣,招募兵馬,再圖舉行反清起義。夏允彝考慮再三,沒有答應,他怕起義再度失敗,以至於讓夏家蒙羞萬世。清軍松江主將早聞夏允彝英名,派人勸降,說只要他能出山,一定給他大官做,還表示:“即使夏先生不願為清朝做官,出來見一面也行。”
夏允彝以“貞婦”自比,堅定不移的表達了不願侍奉清朝,決不當漢奸、叛徒的決心。他給摯友陳子龍寫信,將老母妻妾兒女託付給他照顧,並把未完成的政論文集《倖存錄》交給獨子夏完淳手中,囑咐他變賣家產,資助義軍軍餉,代父完成抗清復明遺願,然後投河塘自殺,其兄長、兒子、妻妾等家人,皆肅穆慟哭地立於松塘邊觀視。溏水只有齊腰深,這位壯烈殉國的愛國才子活生生的將頭埋在水中,窒息而死,連他的後背衣衫都沒有浸溼,就視死如歸的自殺了。
夏允彝在留下的遺書中說:“少受父訓,長荷國恩。以身殉國,無愧忠貞。南都繼沒,猶望中興。……人誰無死,不泯者心。修身俟命,敬勵後人。”
夏完淳親眼目睹他的父親為大明天子殉國,他心疼如焚,肝膽俱裂,決心繼承父親遺志,更加堅定了將熱血和生命貢獻給抗清復明大業的意志。夏完淳在他的《六哀》詩中記述了攻打蘇州的親身經歷:“瑟若輕健姿,一往長倚氣。寶劍酬君恩,深入無退志。孤軍矢一戰,光響橫振厲。慷慨授命時,白虹貫吳市。”對先鋒魯之璵表示無限崇敬和深切的悼念。詩中還對父親表達了崇高的敬意和無盡的哀思:“嗚呼先文忠,橫劍誓河曲。”,“從容蹈東海,景耀長回燭。”
陳子龍悲痛地說:“夏允彝與我本是同年進士,又都是幾社創始人,也是我的摯友和兄長。我也想追隨他一起殉國的,但夏先生已將老母妻兒託付給他,加之我還有九旬老祖母需要瞻養,因而出家為僧,雲遊寺院鄉間,等待時機,再度舉行抗清復明起義。”
天賜和羅成在夏允彝靈堂弔唁過後對夏完淳說:“我們對你父親為大明江山壯烈殉國表示深切哀悼,希望你節哀順變,為繼承父親的遺志,前仆後繼,堅持抗清復明鬥爭。我們會與你並肩戰鬥的。”夏完淳忍痛道:“先父決心以死殉國,我做兒子的只能尊重他的意願。感謝你們在我最悲痛的時候前來弔唁慰問。我上書魯王,要求給我父親以贈諡,魯王愛惜我們父子忠於大明,贈我父親‘右春坊右中允’諡‘文忠’,還立授我‘中書舍人’一職。我會很快振作起來,為完成先父的遺願,為光復大明江山,堅持不懈的努力,乃至追隨先父為大明殉國。”
天賜賦了一首詩《哭夏允彝》,悼念這位偉大的民族英雄:
投筆從戎戰姑蘇,振臂高呼胥城頭。
盤門劍斬八旗兵,前仆後繼誓同舟。
視死如歸殉國難,血祭胥臺吳月秋。
江湖河海幾多恨,臥薪嚐膽報國仇。
前兩句讚頌夏允彝投筆從戎,率領義軍反清起義,浴血奮戰,攻打蘇州的戰鬥。後兩句感嘆夏允彝為激勵抗清義士,壯烈殉國的情景,表達了要學習越王勾踐,臥薪嚐膽,抗清復明,報仇雪恨的決心。
天賜對陳子龍和夏完淳說:“現在蘇州、松江、崑山、常熟雖然相繼淪陷,但是太湖一帶卻活躍著吳易領導的白頭軍,他們已聚眾千人,在太湖安營紮寨,神出鬼沒,打游擊戰。我想聯絡各支義軍,加入太湖起義。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