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浩氣長存(第4/6 頁)
學嚴謹,家教有方。他的學生管嗣裘等都是我們匡社的社友,後來一起招募義兵,抗擊清軍。在父親潛移默化的薰陶下,我和長兄一起考上了入監舉人,所以鑽研學問,寫作著書是我的愛好和擅長。配妻陶孺人己病故,兒子尚幼,唯一親人長兄王介之也隱居山林。現在我斷絕與一切官吏權勢往來,結交飽學之士,教授學生經世致用之學,潛心研究經史、文學、天文、地理、數學、農藝。雖然生活艱難,靠友人、門生接濟,卻矢志不移,著書立說,筆耕不止。我贊成孟子的‘社稷為重,君為輕’的學說,天下土地和臣民不是皇帝的私產,耕者應當有其田。朱元璋不喜歡孟子學說,他命人刪除了這些內容,搞了一部殘缺不全的《孟子節本》,愚弄天下。社會和自然一樣是不斷變化發展的,我反對君主專制,這樣的政治制度必須改革。人的認識都是由客觀存在的事物引起的,譬如這山是客觀存在的,不能因為你沒看見山,就說沒有山。人的認識一定要隨著客觀存在的事物的進化而相應的變化。”
天賜說:“王先生的著作,批駁了王陽明先生的‘心即理也’的學說和人人‘致良知’的主張,讓人耳目一新。做學問就是要反對空談,崇尚經世致用之學。”
王夫之說:“谷公子行俠仗義,千里迢迢為營救抗清民族英雄奔波,又不辭勞苦尋訪我這位遭遇昏君貶逐的遊隱居士,不愧為江湖豪傑,令人敬佩,令人感動。真乃我的科舉入仕之夢,收復河山之夢已經破滅,現在只有教授學生、著書寫作之夢還有希望付諸實現。我意已決,要學那魏晉稽康等竹林七君,斷絕塵世,隱居山林,實在讓谷公子失望了。谷公子為抗清復明奔波疾呼,我們志同道合,真有相見恨晚感覺。我流亡在他鄉,顛沛流離,居無定所,這一陣寄居寺院,你多住幾天,我們可徹夜促膝長談。”
天賜說:“王先生過獎了,我是一開始就不願入仕途當官的,主張實業救國,既經營工商,也濟身江湖。我與西方傳教士接觸較多,主張中國必須有西歐那樣的‘文藝復興運動’,來一場轟轟烈烈的文化大革命,反對封建專制,進行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建立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可是中國的封建獨裁的皇權制度根深蒂固,我的夢想處處碰壁,現在只能先作艱鉅的啟蒙教育。王先生你就是一位反對封建專制的先驅者,我衷心祝願你在學術研究和啟蒙教育上有所作為。王先生就像魏晉時的竹林七君子那樣,啟迪人們的思想,日後定能彪炳史冊。我遵照瞿式耜將軍的遺囑找到了你,任務已經完成,這就告辭了。這點銀兩是我對抗清義士的一點心意,請你一定收下。我們後會有期。”
天賜在衡陽與分頭尋找的羅成和小分隊的弟兄匯聚後,風塵僕僕又回到長沙。吳三桂派人已將陳圓圓接回陝西漢中,相約在成都再聚會。天賜與羅成、卞文雄、張勇開會分析當前南明的抗清形勢,商量下一步的行動計劃。羅成憂心如焚:“現在孔有德的清軍已經佔領湖南、兩廣,氣焰囂張,南明的抗清形勢再度惡化,永曆朝廷放棄了肇慶和梧州,倉皇西奔,已經到了無地容身的地步。李過病亡,他的兒子李來亨和郝搖旗、高必正、劉體純等被迫率領義軍回到巴東荊襄等地,組成了夔東十三家軍,在群山中獨立堅持抗清鬥爭。看來南明的抗清鬥爭沒有希望了。”
天賜卻胸有成竹:“目前的抗清態勢雖然對我們十分不利,但也不要過於悲觀,抗清鬥爭只是暫時轉入了低谷。我們現在要韜光養晦,蓄積力量,只要我們堅持不懈地努力,我想抗清鬥爭還會再度達到高潮。我們在南京募捐到一些義款,我想部分款項支援瞿式耜將軍舊部,大部分款項支援川黔已經降明的李定國、孫可望的忠貞營和夔東十三家軍。谷家作坊鑄造的幾門大炮都送往他們的忠貞營,你們小分隊路上千萬要小心。”
張勇說:“我們經常在這條航路上奔波,所有清軍關卡都已熟悉,不會出事的,少爺儘管放心。”天賜說:“我看李定國是一員虎將,南明永曆朝廷已經到了山窮水盡,走投無路,他們只有到貴州安隆所投靠李定國和孫可望了。不久的將來,也許湘桂大地有可能光復,抗清形勢可望再度達到高潮。”卞文雄說:“少爺見多識廣,高瞻遠矚,那我們的聯絡站暫且還不用搬遷,仍然在長沙堅持秘密抗清地下活動。”羅成建議說:“表哥,我們應該馬上回江南去,聯絡東南沿海堅持抗清鬥爭的張煌言、張名振和鄭成功的義師,讓他們接受永曆帝的晉封,將東南沿海的抗清力量與湘桂川黔的抗清義師聯合起來,遙相呼應。這樣又可以實現我們進攻南京,揮師北伐的夢想了。”
天賜興奮道:“英雄所見略同,羅成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