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韜光養晦(第3/8 頁)
你看現在的瘦西湖,就像被匪徒強暴糟蹋過的少女,敗花殘柳,斷橋頹唐,一潭死水。”老夫人說:“我們到二十四橋去走走,那裡有玲瓏花界、熙春臺和望春樓。瘦西湖的二十四橋其實就是一座橋,因為唐代大詩人杜牧的一首《寄揚州韓綽判官》詩而得名,成為瘦西湖的一道風景。”
他們漫步二十四橋,登上望春樓,放眼遠望,也找不回當年的春色。於是他們又驅車來到大明寺,在這裡還可以尋覓到歷史的遺蹟。他們登上建造在蜀崗之上的平山堂,堂前竹林如海,碧波盪漾,放眼遠眺,揚子江對岸的京口三山盡收眼底。看到堂上那副“坐花載月,風流宛在”的對聯,他們不由得聯想起北宋歐陽修的豔聞軼事。
老爺笑談北宋官場的桃色緋聞:“時任揚州太守的歐陽修在大明寺旁的蜀崗之上建造了這座平山堂,經常在這裡擊鼓傳花,狎妓遊樂。他酷愛荷花,每到荷花盛開季節,邀請詩友帶著歌姬來到平山堂飲酒賞花。他們採集上千朵鮮豔的荷花,分插在百餘個花瓶裡。令歌姬取一朵荷花,傳送到哪位手中,就摘一片花瓣,誰摘下最後一片花瓣就飲一杯酒,作一首詩,然後再取一朵荷花傳送,一直玩樂到夜半才披星戴月的打道回府。”
老夫人說:“後來歐陽修調任到了阜陽,他忘不了揚州的荷花和坐花載月,風流瀟灑的生活,在城西的西湖遍栽瑞蓮和黃楊,以揚州瘦西湖的風格安排阜陽的山水。他懷念揚州平山堂邀請詩友,帶上歌姬,擊鼓傳花,飲酒作詩的那段往事,還寫了一首詩,記念此事:‘菡萏香清畫舸浮,使君不復憶揚州。都將二十四橋月,換得西湖十頃秋。’其實荷花哪裡都有,大明寺裡的瓊花才是揚州特有的天下無雙的傳奇名花。”
天賜回憶起童年往事:“說起揚州的瓊花,我想起了小時候爸媽帶我們姐弟倆特地到揚州觀賞瓊花的情景。那瓊花非常神奇珍貴,白花錦簇,綠葉翡翠,豔麗富貴,異彩紛呈,一天十二個時辰,改變十二種顏色。瓊花盛開時,花香馥郁,滿園飄逸,沁人肺腑,賞心悅目。據說隋煬帝為了便利到揚州觀賞瓊花,徵用幾十萬民工,耗費巨資,開掘了運河,結果討了一場沒趣,掃興而歸。瓊花只能在揚州土生土長,宋朝仁宗皇帝,三次命花匠將揚州瓊花移植卞京,雖經精心培育,卻是有樹無花,但是移植回揚州後,又生機勃然,瓊花簇簇,香飄十里。金兵遠征揚州,將瓊花樹擄到北方種植,枯萎而死。幸好還留有殘根,又長出新枝,奇蹟般的復活了。我們愚園也移植了一枝瓊花樹,竟然栽活了,但還是不如揚州城的那棵瓊花那麼枝繁葉茂,五彩繽紛,總覺花朵稀疏,香氣清淡。”
他們從平山堂來到大雄寶殿,只見大殿破舊,面目全非,僧侶們為了生計,大多雲遊四方去了。老爺看到眼前凋敝衰敗的大明寺,感慨萬千:“崇禎年間,我來揚州觀光,大明寺香火旺盛,大殿東側的監真和尚楠木雕刻佛像金碧輝煌。來自四面八方的香客成千上萬,絡繹不絕,他們在監真大師的佛像前虔誠的頂禮膜拜。監真精研律宗經典,成為一代通律博學的高僧。他傳戒弘律,曾剃度過四萬僧侶。日本遣唐使幾次盛邀監真去日本傳授律宗佛教真諦,監真不畏艱險,矢志不移,歷經六次東渡日本成功。”
這時有位小沙彌前來接待他們:“本寺玄真住持邀請各位施主到藏經樓飲茶。”在小沙彌的引導下,他們登上藏經樓,在一間禪房內見到了已九十高齡的住持玄真和尚。他雖已雙目失明,但精神矍鑠,聲如洪鐘。他起身招呼客人:“各位施主請坐,老衲雙目失明,行動不便,招待不周,敬請原諒。難得有施主到本寺來,沒有什麼好招待的,只有一杯清茶。”小沙彌捧來了紫砂茶具,沏上了茶。老爺飲了一口,猜測道:“這茶是不是苦丁茶。”玄真笑道:“施主猜得一點不錯。這是本寺自己採擷炒制的苦丁茶,雖有點苦澀,但苦盡甘來,回味無窮。”
老夫人飲了幾口說:“苦丁茶良苦生津,滋潤補虛,是保健的上品,常飲延年益壽。”賓主談起了監真和尚東渡日本和律宗佛經的事,玄真和尚感嘆道:“律宗這一派傳到我這一代已是後繼乏人了。我的師兄弟大多到別的寺院去了,徒弟們為了生計,也紛紛雲遊四方,離開了大明寺。”天賜取出五百兩銀子捐贈給大明寺:“這是我們為修繕監真高僧佛像的一筆捐款,不成敬意,望笑納。”玄真住持回贈了幾本律宗佛經,還有一尊監真和尚的袖珍乾漆夾苧佛像和一艘監真東渡日本的微型船模。
老爺、老夫人和天賜翻開線裝本瀏覽、傳閱,玄真住持指著一本繡真畫冊,深情講述了監真六次東渡日本的感人事績:“第一次東渡因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