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前仆後繼(第4/5 頁)
送的衙役不注意,掙脫羈押的鎖鏈,躍入跨溏橋湍急的水流中,追隨摯友夏允彝,壯烈殉國。夏完淳、天賜和羅成聽到陳子龍已在跨溏橋投水殉國的訊息後,悲痛欲絕,趕緊前往跨溏橋打撈陳子龍的屍體。等到他們趕到那裡時,衙役們早已將陳子龍的屍體從河中撈出,凌遲斬首,拋屍於河中,將首級懸於松江西門城樓上,百姓見了皆為之流淚拜祭。
夏完淳他們找到書佐葉思劬,由他出面,賄賂看守的巡邏士卒,以死人的首級換下陳子龍的首級,撈出河中散屍,安葬在廣富林墓地,陳子龍生前好友、文人紛紛前往弔唁祭奠,並賦詩悼念。天賜寫了一首《哭陳子龍》,表達他對摯友陳子龍的沉痛哀悼之情,和抗清復明到底的決心:
松江城頭烏鴉啼,松江城下荒草悽。
臥子投水殉故國,英魂瑩繞松江西。
細林荒臺謀起義,壯志凌雲同生死。
昨夜又夢華亭寺,旌旗飄揚會義師。
天賜對陳子龍這樣一位不屈的抗清勇士,而且在文壇上頗有聲望的進士,投水壯烈殉國感到扼腕痛惜,想整理他的生平事蹟,編寫成《陳子龍傳》。他走訪了陳子龍的家人和朋友、學生,特別是夏完淳提供了他老師陳子龍的許多鮮為人知的生世。夏完淳說:“我的老師陳子龍祖上世代務農,他父親陳所聞,以文學蜚聲江南,萬曆四十七年中進士,官至工部和邢部侍郎。天啟三年,因閹黨魏忠賢專權,陳所聞告病在家,為那些被閹黨排擠削職為民和逮逋入獄迫害至死的大批廷臣憤憤不平,扼腕嘆息。陳子龍受家父薰陶,從小聰明有才智,六歲入學,十六歲童子試名列第二,崇禎二年中秀才,排列第一,次年秋,應鄉試中舉人,後來赴京會試,二次落第,崇禎十年,第三次赴京會試,與我父親同中丙科進士。在這期間與我父親還有蘇州、嘉興的一些文人學士,結為好友,成立幾社,抨擊蔽政,切磋學術。”天賜說:“我看到有關幾社的資料,幾社組織極嚴,不是師生子弟不得入社,人稱‘幾社六子’。幾社社友親如兄弟,成立後匯刻幾社文選和會義五集,由此幾社聲勢大振,陳子龍也因此名聲雀起。他與徐孚遠、宋徵璧一起編輯成《皇明經世文編》五百零四卷,開創了經世實用的先風,對當時崇古非今、空談迂腐的文風學風是一個極大的挑戰,對後來的黃宗羲、顧炎武等學者身體力行講求經世實用的學風文風起了先行作用。他還整理了徐光啟的農學巨著《農政全書》,對現實社會經濟,特別是農業生產貢獻極大。”
羅成說:“我聽陳子龍的朋友和學生講,陳子龍一度拒絕做官,想在家閉門做學問,但是後來迫於李自成義軍勢力日益壯大,滿清八旗步步進逼,於崇禎十三年出任紹興府司理兼攝諸暨府知縣。因為剿撫浙江東陽縣諸生許都起義有功,授兵科給事中。李自成攻陷北京,崇禎帝吊死煤山,國破君亡,陳子龍號慟欲絕,血淚沾衣。福王朱由崧監國南京,起用陳子龍任原官,後因反對閹黨餘孽馬士英、阮大鋮專權,憤然離開朝班,告假回家。直到魯王授他兵部尚書,節制七省軍漕,唐王授他兵部左侍郎,左都御史,前後為官六七年。”
夏完淳讚揚道:“老師在文壇上也頗有建樹,他天生有異才,詩詞古文取法魏晉,駢體尤其精妙,七律詩更有特色和成就。雖然有點復古思想,但開創了文學創作的社會價值,是結束時代復古派詩歌創作的最後一位大詩人,也是詩歌抒寫情感,反映現實新風最早的一位大詩人。我想將他生前所寫的各種體裁的作品刊刻成一本全集,留傳後世。”天賜和羅成都說:“我們將全力幫助你實現這個夙願。”
羅成說:“我聽玉蘭講,陳子龍與秦淮八豔的大姐大柳如是有過一段情緣,後來他們分手了。”天賜問羅成:“柳如是在秦淮風花雪月場中算得上是一代名姬,年方二十餘歲,色藝冠絕一時,擅長詩賦,尤其是近體七言詩,更是名滿詩壇,堪稱才貌出眾,許多風流才子對她一見傾心,愛慕不已,繾綣流連。陳子龍也是名負海內的風流才子,他的詩賦亨譽文壇,才子配佳人,應該是天生的一對,地造的一雙,為什麼就分手了呢?”
羅成說:“根據玉蘭和我的分析,他們之所以沒有結成連理,與他們兩人的性格有很大的關係。聽說柳如是也很願意委身於陳子龍,她從盛澤到松江屢次拜會陳子龍,自稱是陳子龍的女弟子,兩人一度深深相戀,感情非常真摯,還短暫地同居在一起。但是陳子龍受封建傳統觀念的影響,對柳如是這樣的風塵女子,從骨子裡是看不起的,沒有什麼好感,他也沒有膽量違反保守傳統的婚姻觀念,娶一位風塵女子為妾,加上陳子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