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遠渡重洋(第2/16 頁)
俠是聞名全國的抗清義士,南征北戰,馳騁抗清前線。今日親眼目睹大俠風姿,豁達大度,風流倜儻,又聽君一席肺腑之言,真有相見恨晚之感。”
,!
羅成說:“我在杭州城裡買了一份邸報,上面登載了《明史》案的案由和緝捕判刑的黑名單。鰲拜屠殺了無數漢族同胞,為滿洲人征服漢族人立下了汗馬功勞,有滿洲第一勇士,也就是滿語‘巴圖魯’之稱。順治欽命他為康熙的輔政大臣,雖然排名靠後,卻因為朝中黨羽眾多,進而獨攬大權。他向來歧視漢人和文士,屢次三番地大興文字獄,不但想要鎮懾漢人和文士之心,嚇唬他們不要有反清之念,也乘機藉此排除異己,獨攬朝政大權。你看他派出的欽差在浙江清查此案,自杭州將軍松魁、浙江巡撫朱昌祚以下所有官員都革職查處。”
天賜說:“我看過朱國楨的《明史》手稿,他是明朝國相,雖然文筆流暢,但是比起大史學家左丘明的《左傳》、司馬遷的《史記》、班固的《漢書》、歐陽修的《五代史》和司馬光的《資治通鑑》來,顯得略為遜色。聽說湖州的富商莊允城長子莊廷瓏因為讀書勤勉,積勞成疾,以至於雙目失明,鬱鬱寡歡。後來有朱相國的後人因為家境貧困又要遠遊,將其祖上遺留的《明史》最後幾篇列傳手稿抵押寄存在莊家,莊廷瓏聽了這幾篇列傳後萌發了編輯出版朱氏《明史》的念頭,其父愛屋及烏,花錢聘請了江南名士襄助其子完成他的心願。在莊廷瓏去世前終於編撰完稿,取名《明史輯略》,刊印成冊後廣為流傳,名聲大振。我看到裡面涉及滿洲的史料都作了修改修訂,唯有年號仍然採用大明的紀元,沒有改成滿洲大金乃至大清的年號,崇禎十七年後又採用南明隆武、永曆的年號。真想不到一本民間的《明史緝略》會被奸臣利用來大興文字之獄。”
顧炎武說:“湖州貪官吳之榮被人告發,革職回家時到莊允城家敲詐勒索不成,懷恨在心,寫了七張稟帖到清廷禮部、都察院、通政司三個衙門和四位輔政大臣府,還張貼數百張邸報在京城街頭巷尾,誣告浙江湖州鉅富莊允城著書謀反。鰲拜得悉後,正好殺雞給猴看,立即派欽差到浙江查處此案。處決了不少涉案官員,莊廷瓏已死,開棺戳屍,莊允城在獄中虐待而死,莊家數十口,十五歲以上處斬,妻女發配遼東給滿洲八旗為奴。為該書作序的原大明禮部侍郎李令哲凌遲處死,四個兒子處斬。杭州將軍松魁、巡撫朱昌祚入獄候審,幕僚程維藩凌遲處死,兩名學官處斬,湖州知府譚希閔、推官李煥、訓導王兆禎同處絞刑。湖州富商朱佑明因為拒絕吳之榮的敲詐,吳之榮誣告他的名字‘朱佑明’是心存前明,詛咒本朝,因此朱佑明和他的五個兒子都被處斬,十萬家產賞賜給了吳之榮。最冤屈的是所有印刷工人、書商店員、買書讀者全部處斬。據說有蘇州商人李尚白喜讀史書,他派傭工去書店購買《明史緝略》,因為店老闆有事外出,傭工在隔壁七旬老翁家坐等片刻,書買回家後只讀了幾卷就束之高閣了。明史案發,李尚白、書店老闆和傭工都被斬首,七旬老翁雖然免死,其妻女卻充軍寧古塔。書中參與編校的茅元錫、吳之銘等十八名江南著名學者都被一刀一刀地凌遲棄市。這起文字獄處死七十二人,誅連者達數百人。鰲拜的文字冤獄之慘毒,不亞於秦始皇的焚書坑儒。”
羅成說:“我父親羅山伯開了一間東林書店,前面是書鋪後面是印刷工場,請了許多工匠,有雕版工、印刷工和裝裱工,可以刊印卷軼浩繁的史冊。聽說他曾經得到版權刊印過那本《明史輯略》,不過他在校對時將其中涉及到滿洲人歷史的資料及年號都一一作了刪改,同時採用了大明萬曆與大金天命,大明天啟與大金天聰,大明崇禎與大清崇德,大清順治和南明永曆的年號,兩者並列對照。後來他又覺不妥,把已經刊印成冊的書悉數刪改,乾脆利落的從丙辰建元開始,全部採用大金、大清年號,所以這次沒有捲入這場《明史》冤案中去。不過鰲拜居心險惡,就像南宋奸臣潘仁美用‘莫須有’罪名殺害了岳飛一樣,不知何時‘文字獄’就會降臨到你的頭上。”
呂留良仰天長嘆:“現在我們都成了亡國奴,所謂‘人為刀俎,我為魚肉。人為鼎鍋,我為麋鹿。’只得任人斬割屠殺,烹製吞食。”他望著滿目瘡痍的大好江山,切齒痛恨道:“滿洲韃子,如此江山!”天賜和羅成深有感觸,取出丹青揮毫撥墨,合作畫了一幅山水畫,只見一大片秀麗山水間烏煙瘴氣,妖邪瀰漫,只寫了四個字《如此江山》,卻沒有題詩。呂留良看後,頃刻在畫面上題了一首詩:
其為宋之南渡耶?如此江山真可恥。其為崖山以後耶?如此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