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頁(第2/2 頁)
照著他的腰又狠狠地一掐,咬牙切齒地說,看你還亂說話,看你還亂說話。喬建國呵呵低笑,不說了,不說了,睡覺睡覺。沒出去之前,喬建國只知道他這小舅子能折騰,卻不知他多能折騰,出去了之後,才知道他是真能耐啊,原以為這些年他只是在南方倒騰木材、衣服、小電器啥的,哪想人家還去過俄羅斯,做了國際倒爺。鄭劍鋒說,在俄羅斯運氣好的話,半個月就能掙一輛小轎車的錢,一件襯衣倒到俄羅斯價格眨眼就能翻十倍。聽那話,好似那錢跟紙片似的朝麻袋裡鑽,不過錢是好掙,但苦啊,剛開始,俄羅斯海關限制中國人過關時攜帶貨物的數量,他們每次都是大包小卷地把服裝扛過國境線,實在扛不了的就穿在身上,幾乎每人身上都能數出十幾件衣服,最猛的一次在身上套了四十件,裡面是夏天的襯衫、短褂,層層疊疊,最外面用冬天的大棉襖一裹,整個人包的跟種子似的,也幸虧是冬天,要不非中暑不可。後來,鄭劍鋒一老戰友給他們找個幾個黑河附近的老毛子,專門幫他們運送貨物,俄羅斯海關不限制他們國家的人攜帶貨物的數量,僱傭他們的價錢也不貴,他們空下的人做了分工,劍鋒和牟國安負責聯絡貨源送上船,嗯,牟國安的一哥們是老倒爺,跟船長和水手都混成了哥們,他跟船長打了招呼幫忙帶貨去俄,孫建軍和唐愛國負責批發和販賣,牟國安長期在國內負責送貨,其他三人調換著賣貨、發貨。春節回來,鄭劍鋒聽說國家允許各地彩電價格浮動20,便託關係分三次購買的一萬八千臺彩電,跟喬建國試賣了一段時間,銷量哪隻是火爆,簡直是瘋搶,賺頭很大,召回了孫建軍和唐愛國,四人分兩組買進賣出,1986年,受價格管控的影響,彩電生產量大滑坡,88政策出臺,彩電生產量雖然提升了,可市場一直處於急迫需求的狀態,所以他們趁機大撈了一筆。雖說有點對不起國家對不起百姓,但倒賣這個的又不只他們一家,全國的倒爺跟螞蟻似的數不勝數,他們不幹,別人也幹,錢與其被別人賺走,不如揣自己腰包裡。四人在國內遊竄了大半年,發現很多城市都開始修房建廠鋪路搭橋,鄭劍鋒覺得不久的將來建材市場一定很火,便想倒買倒賣建材,因為建材涉及的金額太大,不比之前的小打小鬧,便將成立公司的決定提前,在國內賺錢或許沒俄多,但到底是家門口,想家了抬腿就回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