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頁(第1/2 頁)
我們家老少四代,來自不同的時代不同的地域,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說話方式,在家使用的語言非常混雜,古今中外,亂用一氣。太奶奶差不多活了一整個世紀,經歷了好幾個朝代,各個朝代的詞彙, 泥沙俱下地跟著太奶奶來到今天,所以太奶奶的詞彙量非常豐富,哪個朝代的都有,冷不丁地冒幾個詞出來,常常都有意想不到的幽默效果。太奶奶說一口地道的 k 市話,但為了艾米這個非 k 市人,太奶奶又時常勉為其難地&ldo;憋&rdo;普通話,而跟黃米說話還得&ldo;憋&rdo;英語。經常聽到太奶奶剛在跟奶奶用地道的 k 市話討論做飯的問題,一轉身看見艾米,就變成了 k 市普通話:&ldo;你今天回來得&lso;列麼暗&rso; ( 這麼晚 ) 啊 ! &rdo;。然後看見黃米,太奶奶又在普通話裡夾雜一點英語:&ldo;寶寶要不要 pee 啊?&rdo;奶奶因為到外地讀書,後來又教書,所以能說比較正宗的普通話,但因為 k 市人很討厭 k 市人之間說普通話,所以奶奶只在上課時對學生說普通話,其它時間都是說 k 市話。艾米從認識老黃起,就愛學老黃的家鄉口音。以她的聰明伶俐和天生的模仿能力,她的 k 市話說得相當地道,除了真正 k 市人能從一些細微末節處聽出破綻之外,一般人很難相信艾米不是 k 市人。而黃米從小在這群人中間長大,語言自然也是雜七雜八。他在外面跟美國小朋友玩的時候,經常是一句漢語都沒有,更沒有 k 市話,只有在家裡的時候,他的普通話和 k 市話才會冒頭。這一點總是叫人驚奇,不知道他小小年紀,是如何做到&ldo;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rdo;的, 很可能小孩子天生就能區分和適應不同的語言環境。最有意思的是黃米小小年紀,居然學了一些&ldo;文妥妥&rdo;的詞語,很有一點&ldo;夫子&rdo;味。1 、&rdo;多乎哉&rdo;自從知道艾米又懷孕了,我們就開始教黃米自己用勺子吃飯,主要是為他上 day care 做準備。在那之前,他吃飯都是大人喂的,只有那些 fr food 是他自己抓了吃。他算是比較晚才開始學習自己用勺吃飯的,但他學得很快,能自己用勺子吃掉 + 漏掉碗裡大部分飯菜,就是最後那點&ldo;碗兜子 (k 市話,&ldo;兜&rdo;讀第二聲,意為碗底的飯菜,剩下的飯菜 ) &rdo;他弄不起來。艾米是堅持要讓黃米自己從頭吃到尾的,因為 day care 沒誰會來幫他打掃&ldo;碗兜子&rdo;。但奶奶很心疼孫子,說 day care 吃米飯的機會是很少的,多半都是吃 fr food ,現在就要求黃米把&ldo;碗兜子&rdo;都打掃乾淨,實在是有點勉為其難,很可能在 day care 也用不著。奶奶又想喂黃米,又怕跟媽媽的方針衝突,給黃米留下家長意見不統一的印象,所以每次餵飯之前,都會拿過黃米的碗看看,宣告一下:&ldo;多乎哉?不多也。讓奶奶把這點&lso;碗兜子&rso;給寶寶餵了吧 ‐- &rdo;這句話被黃米當作寶貝撿去了,每次他吃到只剩&ldo;碗兜子&rdo;的時候,或者不想自己使勺子吃飯的時候,他就向奶奶撒嬌:&ldo;關嬤 (granda) ,多乎哉 ! you feed ! &rdo;奶奶笑得眼淚流,如果真是&ldo;多乎哉&rdo;了,奶奶就回答說:&ldo;好,好,我兒都吃到&lso;多乎哉&rso;了,是該奶奶來餵了。&rdo;但如果碗裡還有不少飯,奶奶就哄黃米:&ldo;奶奶還沒吃完呢,奶奶不吃飯,會死掉的喲,寶寶先自己使勁吃啊,等到吃得&lso;多乎哉&rso;了,奶奶一定喂寶寶。&rdo;現在&ldo;多乎哉&rdo;就成了&ldo;不多也&rdo;的意思,黃米想說&ldo;不多&rdo;的時候,就用&ldo;多乎哉&rdo;來代替,怎麼糾都糾不過來。2 、&rdo;多多扇&rdo;有次黃米突然提出要跟媽媽玩&ldo;多多扇&rdo;,艾米以為他想玩那把掛在牆上的韓國紙扇,那是她以前在 c 大教一個韓國人中文的時候,那人送給她的禮物,做得非常精緻,艾米搬了幾次家都沒捨得丟掉。但現在兒子要玩,做媽的當然是在所不惜的了。艾米趕快把扇子取下遞給黃米,但黃米不要,仍然堅持要玩&ldo;多多扇&rdo;。艾米又試了好幾個跟&ldo;扇&rdo;有點關係的東西,但都不是黃米想玩的&ldo;多多扇&r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