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一章 威懾鄉里(第2/3 頁)
增加一些東西,讓更多的百姓願意主動加入救民軍。
不過具體的綱領性的東西,有些太考驗楚行的腦細胞了,他也不敢輕易妄動。
像是,殺牛羊,備酒漿,開了城門迎闖王,闖王來了不納糧。吃他娘,著她娘,吃著不夠有闖王。不當差,不納糧,大家快活過一場這樣的口號,雖然聽著非常有煽動性,也可以鼓動更多人加入。
但是天底下哪裡有不需要錢的隊伍呢?只靠搶肯定是不行的。
所以這種東西,必須要謹慎小心才好。
此外,便是比較超前的,打倒地主豪強,分其田地這樣的口號,楚行雖然非常想喊,但是卻不敢。
因為這種事情,偷摸摸的做可以,但是真的當成了綱領,卻會遭到地主階級一致反對。
違背了,楚行眼下聯合大眾,打擊朝廷的意圖,會把自己的敵人搞得多多的,朋友搞得少少的。
所以楚行在實操中,也是將地主做了細分的,比如擁有幾十畝地的小地主,擁有上千畝地的大地主,甚至幾千畝,幾萬畝的超級大地主,再往上則是擁有十幾萬畝的世家。這些人,還會分為,良善、普通、惡劣、極其惡劣等各種性質。
從始至終,楚行都敢得罪一部分極其惡劣的,一般惡劣的,楚行也施行由情報組織派專人進行勸諫,屢勸不改,才會對他們施行打擊。
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在楚行看來,其實地主不作惡的太多了,但是他們卻佔據了整個讀書人階層,他們的影響力實在是太大了。
尤其是這幫人對當地百姓的影響力,如果把他們得罪死了,他們會連帶著將百姓也煽動起來。
如今的救民軍,還是太弱小了,禁不起大風大浪。
即便是真的要打土豪,分田地,也要等到樹大根深,不可動搖的時候,再來搞這種事情。
但是終究是有人要打倒下的,因為社會財富在短時間內,如果沒有外部輸血,是恆定的。
而救民軍想要得到更多力量的支援,得到更多計程車兵擁護,就必須佔據更多的資源。
所謂王朝變更,其實說到底,就是一次社會資源再分配的過程。
所以救民軍其實還有一個響亮的口號:耕者有其田。
而且這份土地,並不是簡單的大山裡的荒廢的土地。
救民軍不僅僅是發餉銀那麼簡單,而且他們的家人,也可以有限分配土地,有了土地和餉銀計程車兵,戰鬥力直接飆升。
不然為什麼救民軍出山的時候,嗷嗷的跟著官兵幹仗,因為大傢伙都知道,如果他們輸了,他們所擁有的一切就都沒有了。
雖然楚行也清楚,農民是有侷限性的,但是誰動他們的土地,他們絕對毫不猶豫的讓他去死。
至於土地從何而來呢?
這個就很簡單了,首先救民軍在與朝廷的征戰過程中,在剿滅附近山寨的過程中,掠奪了大量的金銀,這些金銀在楚行手裡,全是浪費,所以楚行將他們用來購置大片的土地。
沒錯,就是跟朝廷購買土地。
讓這些士兵的家人,下山去耕種,因為這些土地,都是在大山周圍,誰敢造次,救民軍絕對會第一時間下山報復。
而先前因為大山鬧賊,這一代的富戶早就跑了,所以這裡的土地相當的便宜。
至於現在人數變多了之後,救民軍增加土地的方式,則是採取了稍微激進一些的方式,會殺死那些為富不仁的大地主,將那些土地分配給百姓和士兵。
這也是葉文豪一直百思不得其解的地方,為何他們明明封鎖了大山,而救民軍卻一直活得好好的。
因為山下的百姓,一直會源源不斷的向大山輸送血液。
其實他已經陷入了人民群眾的汪洋大海而不自知罷了。
所謂的汪洋大海,不僅僅是種田那麼簡單,沂山附近很多村莊的村長、鄉長都是楚行任命的。這幫人不敢跟朝廷正兒八經的交鋒,但是起碼挖個坑,燒個糧草還是敢的。
而殘留在沂蒙山腳下的地主階層,也都是那種作惡不多的地主,他們或多或少也跟著救民軍發了財。
因為糧草雖然稀缺無法補充到大軍中去,但是日常生活的鍋碗瓢盆還是需要的,他們可以生產,透過秘密渠道賣到大山上去,反正城池對救民軍的渠道是關閉的,自然便宜了他們。
此外,救民軍生產的各種傢俱、以及搶劫來的物資,也需要透過他們銷贓。
這些人就是傳說中的東鎮廟般的皇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