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三章 國號之議(上)(第1/2 頁)
楚行也堅信,跟自己一起創業的這幫大佬,終究是有一些可以參與到公司後期上市後的運營的。
這一次封爵的模式,依然採取稀有的模式。
這東西之所以珍貴,就是因為大多數人追求不到,但是又能看見希望。如果所有人都能得到,他就是爛大街。
因此楚行這一次封爵,並不會給太多人,而且也不會特別高。
這才剛剛開始,現在大肆的分封,有點扯淡。說出去,也讓人家笑話。
不過既然已經要封爵了,再沒有國號就說不過去了。
自己雖然一直稱王,但是那是東鎮廟的王,是山大王。
跟管理山下三十萬百姓的王不是一個概念,楚行要做一國之主,這樣分封爵位,才能名正言順。
這一戰跟明軍打成這個樣子,上萬將士的損失,這個鍋已經蓋不住了。
後面朝廷兵馬肯定源源不斷的圍剿,在想低調也沒有意義,開邦建制已經走到了時代的節點上。
必須實施了。
於是乎,在朝廷兵馬損失殆盡,沒過半個月,楚行便將救民軍整體高層,文武大臣一併叫到薛家橋,商談開邦建制,以及確定爵位的事情。
如今朝廷顧不上自己,救民軍又剛打了勝仗,正適合搞這件事情的時候。
不過做這件事情之前,楚行他們還是得處理下其他問題,比如說將臨朐縣如何正是納入到統治之下。
不過臨朐縣的知縣老爺,一直比較配合。即便是楚行這邊兒跟揚威打的腦漿子都崩出來,人家依然在治理百姓。
甚至還派出官差協調救民軍那些不熟悉政務的鄉鎮官員。
這些知縣老爺後期還派出使者,問救民軍要不要入城,如果入城的話,是否需要進行什麼儀式?
當然,他效忠了一輩子大明朝,指望著他投降那不可能。
救民軍進城之日,他就給自己一道白綾。
不過只要救民軍一日不進城,他就繼續做他的縣太爺,外面怎麼鬧騰他不管。
對於這麼配合的縣太爺,救民軍也沒有立刻逼死人家的想法,而是迅速派出兵馬,將臨朐縣的各路兵馬徹底掃平,並且派出一支精銳小隊監視臨朐縣,同時派出兵馬和行政官員,對益都、臨淄、樂安、壽光、博興、昌樂、臨朐、安丘、諸城、高苑、蒙陰及濰州、莒州、膠州
等救民軍民眾基礎好的區域,進行了滲透和動員活動。
除卻臨朐只剩下一座空蕩蕩的縣城之外,安丘、諸城、日照三縣也完成了百分之七八十的佔領,並建立起鄉級行政組織。
此外,其他的地域,也有大片的組織正在構建之中,並且正在迅速擴張。
如此一來,幾乎青州府往南到大海盡數歸救民軍掌控。
由於救民軍的村級行政機構過多,救民軍無法全部直接管轄,尤其是臨朐,安丘、諸城、日照之外的區域,所以鄉鎮一級的官員的任命格外的重要。
所以楚行不得不強化鄉鎮級官員的任命,其中鎮長、鎮財務官、鎮級民兵團練官,施行行政權、財權、軍權三權分立。
而鎮長的任命尤為重要,鎮長必須保證五成以上,由救民軍軍方或者文臣直接去擔任,而實在是距離太遠,或者人員不充足的情況下,由一些當地配合救民軍的地主擔任。
當然,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
楚行沒有辦法消滅這個時代的所有地主,也不可能不給這個時代地主活命的機會。
不過行政官可以由地方有影響力的人去做,但是稅務和軍務,必須由救民軍派遣人員去擔任。
稅務的官員都是由稅部直接派遣,而治安系統裡的捕盜官以及治安官,則是救民軍裡直接派遣退役士兵乃至軍官擔任。
救民軍自成立以來,大小戰事不斷,雖然每次損失不算太大,但是累積起來的傷殘人士依然是非常多的。
他們本身就在地方訓練民兵,經過一段時間的磨礪,總歸有一些表現優異的者。
如今青州府的官員們被救民軍壓得抬不起頭來,楚行自然進一步推廣他們,讓他們去各鄉擔任武職。
雖然很多人都受過傷,但是他們所率領的鄉勇,足夠震懾一般的強盜了。
在處理完地方問題之後,賽八仙和劉青山他們這些文武大員,就變得異常興奮了。
一個個每天走路帶風,見人都是一副笑臉。
因為在會議上,楚行正式下王詔,命令文武大臣商議出一個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