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三章 人員調動新人舊人的交替(第1/3 頁)
等待明王朝真正重視起來後,大乾王國的活動空間勢必會被嚴重壓縮,到時候大乾王國想要當李自成一樣的流匪都不太可能。
因為救民軍嚴重依賴於火器作戰,沒有了火器的話,所實話救民軍雖然還有著一定計程車兵素質優勢,但是這種優勢是可以被化解的。
為了保持火器能夠運用,大乾王國必須要有一個穩定能夠提供兵員和武器彈藥的大後方,這就代表著救民軍無法像李自成、張獻忠一樣到處流竄的作戰方式。
甚至是挾裹都玩不了,因為挾裹的前提是遇上宅荒年,被統治階層對統治階層極度失望,活不下去的情況下才有時候席捲全國,但是眼下,除了個別的區域,大明的中原區域,還是處於勉強可以湊合的階段。
崇禎剛剛接管牌局,還沒有將他們老祖宗傳下來的牌打的稀巴爛。
要想達到那種民不聊生,易子而食的境地,還得讓崇禎多打幾年牌。
中國的農民們是最淳樸的,只要稍微有點奔頭,他們都不會造反,並且對這種事躲之不及。
再者了,大乾王國雖然小,但好歹也是按照一個標準王朝建立起來的政權,都已經打算開科舉了,如果還學李自成這種流匪,還怎麼招募大量的讀書人為止效力?
現今的國情和救民軍自身的特殊性,就決定了流匪這條路子並不適合大乾王國。
既然不玩流匪,就只能玩根據地的模式了,而要保住根據地乃至發展壯大,救民軍就需要擊敗明軍,而且是需要不斷的擊敗明軍,而這需要保持武器、人員上的優勢。
而火器優勢,楚行也不知道還能夠保持多久。
大家都不傻,你救民軍會用火器,人家明軍也會用啊,哪怕前期一時間反應不過來,但是後期他們肯定也會大規模的運用火器啊。
而救民軍的火槍,說實話也不是什麼高科技產物,人家大明的工匠們能夠造出來,而楚行之所以佔據優勢,是因為政府的腐敗不作為導致的。
真的派一個強勢的督撫,用心搞上一段時間,火器未必比救民軍會差。
所以火器上的技術優勢,從理論上說是無法保持太久的,具體能夠保持多久,視明王朝對大乾王國的重視程度有多高。
而一旦沒有了火器上的優勢,士兵的素質以及戰術也就作用不大了。
即便人家明軍比你差一些,一對一打不過,人家不會十個打一個啊?
基於這些理由,楚行一直對自家的大乾王國的未來是比較悲觀的,能夠縱橫數省,蹦躂個幾年估計有可能,但是真的要像推翻明王朝,難度太大太大。心中的這個念頭楚行雖然不會對所有人說,但是不代表著他不會這麼去想,並且為此做一些準備。
什麼準備?
自然是逃跑啊,這一年多楚行可是時刻都準備逃跑呢,
而這年頭,還有什麼比逃出海更安全的。
到時候如果打不過明王朝,他就帶著大乾王國的殘部下海。
水滸傳上不就是有這樣的劇情嗎?
感覺在朝廷混不下去了,跑到了東南亞,隨便殺殺土著,就能建立一個王朝。
這種事情,楚行覺得還是很靠譜的。
即便無法帶著大軍走,到時候他帶上家人跑也是比較容易跑啊,總不能等著明軍殺上門來不是。
沒錯,即便是手底下已經有數萬大軍,都已經籌劃著攻城略地推翻明王朝了,楚行依舊不忘給自己留下一個退路。
因為他是真的沒信心啊!
選擇東進,去海邊,除了打算給自己留下一條退路外,當然還有其他更重要的理由,畢竟逃跑這種事,也不是非得跑到海邊去的,去深山野林也是一樣的效果。
拿下登州府和萊州府,首先便可以擴充套件救民軍的戰略縱深,順帶還可以洋人交流一下科學技術什麼的。
雖然這年頭的西方人在科學技術上面也不咋地,但是有一些東西還是很不錯的,比如說他們的火炮就不錯,到時候看看能不能從洋人手裡搞到火炮的製造技術。
此外很重要的就是做海貿生意賺錢養家餬口,哦,不對,是養軍。
這麼多理由結合之下,促使了楚行做出了東進的選擇。
所以,次日的戰略會議上,楚行就暗示手下陳二牛提出了東進的作戰計劃,至於長遠的方略,要一邊兒打,一邊兒看。
大傢伙一眼就知道大王是做出決斷了。
因為大傢伙都很清楚,能夠搞出完整作戰方案,從軍事到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