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二章 決戰開啟(第1/4 頁)
孫承宗很清楚,大明現在的情況。
甚至於在錦衣衛和東廠的偵查下,偽乾的情況,孫承宗心裡也很清楚。
為帥者,如果連這點基礎性資訊都不能清楚掌握,他也就不必折騰了。
不過在孫元化看來,大明一方的處境是越發的腐朽,朝廷要靠不斷的徵發民賦才能勉強度日。
以至於民間用民不聊生四個字來形容一點也不為過。因為朝廷增加賦稅,而地方的官吏又殘暴不仁,導致各地破產的百姓不計其數,因此活不下去,而被逼無奈加入到起義軍中的百姓不計其數。
而官員鶯歌燕舞,奢靡無度,根本不關心民間疾苦。
而大乾一方越發的興盛,源源不斷的財稅,透過海洋、透過貿易、透過工業進入到府庫之中。
而大乾上下,又十分關注農業,每攻克一地,便迅速重新分配土地,讓每個人都有所依賴,農業國最基本的生產便迅速恢復起來。
尤其是,孫承宗聽說,偽乾還整出一個扶貧政策,要求官員帶著百姓脫貧,僅僅是這一項政策,就迎來無數百姓的支援。
在孫承宗看來,百姓對於大乾的支援,這簡直就是大明的噩夢。
朝廷一口氣徵發幾百萬兩的賦稅,可是這些稅銀,最終能有多少到了軍隊這裡,孫承宗比誰都清楚。
為何朝堂上的大人們,拼了命的攻訐自己?
真的是因為自己無能嗎?
不,恰恰是因為自己太能了,只要自己在一日,自己便會死死的捂住軍隊的錢袋子,不讓這些大人們無度的索取。
換句話說,就是自己的存在,擋著這群人發財的道路了。
可偽乾一方呢?
偽乾的大人們,跟發了瘋一樣的鎮壓那些不法士紳,將他們的錢財一分不剩投入到軍隊之中。
那些大乾收取的賦稅,變成了火銃,火炮,變成了戰甲。
以至於,孫承宗從內心覺得,除了眼下兵力雄厚,物資稍微充盈一些,他根本不知道,自己與大乾對抗時,自己的優勢在哪裡?
因為偽乾的戰爭潛力,其實在一定程度上來說,是完虐大明的。
大明可以與沒有根底的流寇交鋒,可以跟殘暴的女真人對戰,但是消滅一支建立了國度,真的愛惜百姓的國家對抗,實在是太難了。
儘管所有的明軍高層都知道,明軍的主力部隊困在金陵一帶,劉宇烈和馬士英可以拖住李大虎很久,而大乾剩餘的部隊,不論是訓練、武器、甚至兵員都是稍遜於大明的,騎兵數量更是跟集合了全大明之力的自己沒有辦法比較。
所有人都對自己,對朱大典充滿了信心。
但是這種龐大的戰局,依然讓年邁的孫承宗感覺到了莫大的壓力。
其實從這一次出兵之前,從廟算開始,孫承宗便和崇禎皇帝聊了許多,他們聊大明的局勢,聊偽乾的局勢,聊西北的戰局,聊大明的部隊問題,聊大乾那位年輕的國主。
甚至還料到了大乾的文臣,諸如賽八仙、寇烈,以及武將之中的李大虎,以及誰都知道,已經投誠了偽乾的孫元化。
其實崇禎也好,孫元化自身也罷,對於即將發生的戰事,都是充滿了信心。
因為論綜合國力,偽乾並不是如何的強。大明唯一頭疼的是,如果不能速勝,便會被拖入到戰爭的泥潭中來。
可朝廷既然選擇了孫承宗,就肯定不會讓戰爭拖太久。
可是接下來發生的事情,卻讓孫承宗完全無法理解了。
三路大軍壓境,大乾竟然絲毫不亂,而是先戰略收縮,然後層層抵抗,大明幾乎每一步前進,都要付出慘痛的代價。
好不容易,發動了奇襲,奪取了壽州,鳳陽府近在眼前。
可關鍵是,這種奇襲,似乎根本沒有人放在心上,甚至沒有在大乾泛起一點漣漪。
孫承宗盼望的恐慌,全面突破的情況,根本就沒有發生。
然後便是,秦去疾率領一萬餘精兵,以及大量的治安軍跨海作戰,突破京畿之地的情報了。
這個時候,孫承宗並不知道偽乾對於鳳陽府即將失陷的事情,是不是在強裝鎮定,但是他卻知道,大明的軍官,有一個算一個,卻是真的慌了。
此時自己的作為,跟袁崇煥其實已經沒有什麼區別了。
坐看京師遇襲卻不能有什麼作為。
眼下,即便是京師還有周遇吉等人,即便是那裡還有大量的部隊,所有人依然放心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