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二章 拋磚引玉(第1/3 頁)
如今大乾南下淮安府,進攻南直隸,隊伍正在瘋狂的擴編,衛所級、千戶所級、大隊級都需要大量的高階軍官,這些軍官指望著軍校培養肯定是來不及的,所以從各級指戰員中抽調那是必須的。
不過這些不當家,不知道柴米油鹽貴的粗坯,肯定是不會考慮,一下子籌建東海衛,安東衛以及大量的守禦部隊,需要的火器怎麼解決。
因為他們都是野戰部隊裡的軍官們,而軍械這種事,那是內閣工部和大都督府軍械司的事,他們只負責打仗,軍械供應他們可不管。
再說了,他們也是聽說了內閣的工部已經是打算在海州城裡建立一個新的作坊基地,雖然說海州城還沒有拿下來,但是他們這些軍官們卻是早已經是把海州城視為了囊中之物,拿下來只是遲早的問題而已。
如果不是為了要把海州城當做誘餌,吸引明軍增援而來,然後圍點打援透過野戰殲滅盡可能多的明軍,他們早就把海州城給拿下來。
哪怕是海州城裡的明軍龜縮不出,第一次試探性的進攻也是失敗了,但是隻要他們花點心思,捨得付出一定的代價,這海州城絕對是可能拿出來的。
大不了!
大不了就讓那些明軍降兵去當炮灰,就和當初的萊州府戰役一樣!
當初萊州府城裡,有孫元化駐守,各種手段使得大家眼花繚亂,最後照樣扛不住大乾的進攻。
如今的大乾整體實力再次進步了一個臺階,憑藉一個淮安府就能守得住了?
這是完全不可能的。
等拿下了海州城,工部那邊的人就能夠在海州就近生產槍炮彈藥了,但時候自己補給起來也就更方便了。
恩,這麼想的時候,他們同樣是不會去考慮,這生產槍炮也是需要大量工匠和普通工人,更加需要大量金銀來採購原料的。
他們是軍人嘛,這些金錢和生產上的事,他們自然是管不了也懶得管的,他們只負責打仗。
而手中沒有槍炮讓他們打仗,那自然是工部和軍械司的事,和他們可沒有關係。
當眾人暢談了一番未來的美好前景後,也是繼續著會議,這說就是正經事了,主要是商討此戰中的得失。
在戰鬥過後進行戰後會議,總結優缺點,並形成紙面報告呈送上司最後歸納報告到作戰司,這已經是大乾陸軍持續多時的傳統了。
不管是勝敗都是如此,優點要總結出來,以後繼續保持併發揚光大,缺點也要歸納出來,以後避免之。
這一次討論的重點,乃是大乾救民軍首次使用了品字形的大型方陣。
以往大乾救民軍的基本戰術方陣,僅限於普通千人級別,戰鬥的時候,哪怕是萬人規模以上的大戰,也都是每個普通千戶所,亦或是兵馬齊備的作戰大隊自己列陣。
衛所雖然也統籌自為戰,只不過是能夠進行一定程度的配合而已。
而這一次,完全不一樣,大乾救民軍的第一上直衛親軍,首次採用了李大虎改進的方陣,用普通衛所別的隊伍佈置方陣的戰術,至於是否好用,以後以後是否繼續運用乃至推廣到全軍,這都是需要經過仔細考慮的。
哪怕是這一次大戰獲勝了,但是說實話,這一次的戰鬥獲勝,和是否採取了新式的軍陣,並沒有太大的關係,因為明軍在進行短兵相接階段之前就已經是自行撤退了。
後來步兵的作用是進行衝鋒追擊,而在進行衝鋒追擊後,部隊的陣型也是無法繼續保持,最後不敢說亂成一團,但實際上龐大的方陣也是已經名存實亡了。
此時,陳二黑是率先開口了:“在下與諸位相比,是實打實的戰場新丁,就先拋磚引玉了,將軍的大方陣戰術,我想大家很清楚,他是在大王和參謀長設定的戰術基礎上進行的修改,優點很明顯,那就是能夠在大規模戰役裡能夠組織更加寬大的戰線,雖然縱深比以往的方陣有些淺了,但是透過交叉火力,能夠發揮出來更加龐大的火槍火力,並在部分戰線上形成交叉火力,機動性也是相當的出色,能夠有效的保持整個步兵團的統一快速機動,同時在防禦敵軍衝鋒也能夠具備優良的防禦彈性,這些對於兵力過少的我軍是有著非常大的積極作用的!
但是透過這一場戰鬥,陳某也是發現了這種方陣的一些不能算是缺陷的缺陷,那就是這種陣型對部隊的素質要求太高了!
那些由大王帶過的部隊,亦或是由大乾第一代名將帶出來的部隊,勉強可以支撐這種戰術。
但是戰場稍有變化,便顯得力不從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