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三章 軍隊改制(第2/3 頁)
乾王朝境內的各地區裡,其實不少府縣都有鐵礦。
但是基本都存在著儲量小,產量更小,品質差等特點,勉強可以為大乾王朝供應一部分鐵,但是也只能滿足一小部分而已,大頭還是需要持續進口,當然了,大乾王朝也是在收集民間的鐵,繳獲自明軍的廢舊武器進行回爐重鑄用以打造武器,農具等。
海州這邊的設計的各作坊產量可是極大的,而這就需要有充足的原料供應了!
然而原料的供應渠道還處於建立當中,一時間還無法大量供應!
同時海州作坊所需的大量工匠以及熟練工人,都還在青州府來海州的路上呢,因此想要大規模生產還需要一段時間!
目前海州城內的作坊只是處於小規模的除錯生產階段,想要大規模的量產,乃至達到之前青州府那邊的產量,至少也需要一個月的時間!
不過即便是原料、人員都還沒有到齊,然而為了滿足大軍的軍械需求,實際上工部在海州的作坊也已經是處於小規模的生產階段了,只不過產量不高而已!
因為工部下屬各作坊的重要性,楚行在抵達海州後的第三天,就是高調帶著文武百官視察工部下屬的各作坊,尤其是最為重要的火槍作坊以及火炮作坊!
視察作坊的時候,楚行為了表示對軍械作坊的重視,甚至還親手打了幾槍,當然了,為了保證安全,給楚行用的火槍都是精挑細選出來,並經過嚴格測試的,確保不會炸膛。
而這火槍的樣式和之前的也有所不同,雖然還是十四毫米的火繩槍,但是細節方便又進行了細微的調整,精度和便利性比以往的火槍有了微量的提升,對此楚行還是相當滿意的。
在燧發槍研發出來之前,手中的這種火繩槍在他看來,基本上是已經處於火繩槍的一流水平了,拿出去和西方國家的火繩槍比也差不了多少。
甚至因為採用了紙殼定裝彈藥,套筒刺刀、準星、標尺,大乾王朝的火繩槍實際發展已經是超過了西方國家。
如果能夠把擊發機構換成遂發的話,不客氣的說,這種火槍能夠一直用到米尼步槍甚至是採用金屬定裝子彈的後裝步槍!
而在火炮作坊,楚行也是檢視了生產出來的一百五十斤的營炮,當然了,火炮這玩意太過危險,他還是不會親自去試射的。
視察完作坊後,楚行表示,後續部隊的各類裝備,後期是火槍以及火炮必須嚴格遵循統一的標準,各作坊生產的槍炮必須是同一個規格,不能亂生產。
為此,楚行還特地把現有的火槍以及火炮定下了詳細的型號以及引數標準,現有的火槍稱之為大乾二年式步槍,採用十四毫米口徑,火繩擊發機構,發射紙殼定裝彈藥,採用套筒式刺刀,標尺、準星。
同時也為軍中火炮的標準做了制定分別為一百五十斤,五百斤,八百斤,一千三百斤。
當楚行在海州城那邊進行視察,然後整頓海州城內各機構情況的時候,大乾王師的軍事行動也是沒有停下來。
不過在軍事行動繼續的同時,楚行首先卻是對大乾王師各部的作戰方向以及各部隊主官進行了新一輪的調整,以保證軍隊的戰鬥力!
如今小小的海州城裡,囤積了第一上直衛親軍、第三上直衛親軍、第四上直衛親軍這三個主力部隊的,雖然說第三上直衛親軍裡的第六千戶所還沒有槍炮,第四上直衛親軍更是隻有一千多人,並且同樣沒有槍炮,但是這並不妨礙楚行對這些部隊進行新一輪的整編和調整!
透過對南下部隊作戰的觀察,楚行認為單純的上直衛親軍已經是難以適應大規模的戰爭了,因為之前的多次戰鬥裡,實際上第一上直衛親軍都不是單獨作戰,不說還有第三守禦衛所配合作戰,光光是第二騎兵大隊、第二炮兵大隊、第二輜重衛就都是全程緊跟並配合第一上直衛親軍作戰,實際上,李大虎之前率領的部隊更像是一個完整的近現代步兵師。
當然了,現在設立純粹步兵師這種編制還是有些早了,而且上直衛親軍和守禦部隊完全是兩個不同的體系,強行整合為一個後世步兵師是不行的。
但是正規軍和守禦部隊相互配合作戰已經是目前大乾陸軍作戰的主流了,所以楚行乾脆是一步到位,重新設立兵團級別的編制。
楚行設立的兵團級單位,並不是說固定編制,而是負責某個戰略方向的高階指揮機構,這是一個指揮機構,而不是一種編制!
兵團將會設有若干上直衛親軍、守禦衛所以及其他輔助部隊,下屬各部隊不固定,根據佔據需要進行調整。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