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五章 官牙(第1/2 頁)
為何諸如劉宇烈之流,這般篤定大乾不會繼續南下了呢?
因為大乾從外界觀察的話,確實再做很多事情,以至於外界很難認為大乾還會有精力卻發動戰爭。
拿因為偽明快速撤退而落入大乾手中的揚州來說。
如今的揚州城雖然說是大乾的國都,但是其中魚龍混雜,各個的商旅暫且不必去說,單說偽明的細作就不在少數。
在這些細作的觀察中,偽乾做了很多讓他們難以理解,猶如小孩子過家家一般的事情。
比如說,大乾僱傭西洋傳教士,在揚州城內專門修建了一座通天塔,每隔半個時辰會敲響一次。
然後在通天塔上方,還修建了一個懸掛的大鐘。
上面有專門執勤的衛士,每天隨著通天塔內的自鳴鐘響起,上面執勤的衛士胡分別在早上六點,中午十二點,傍晚六點各敲響六次。
用閒的蛋疼的書生們的話說,自從有了這通天塔,家裡養的老母雞都失業了。
不過,對於揚州城大多數百姓來說,每一次鐘聲響起,都意味著嶄新且充滿希望的一天。
雖然大多數人一如既往的貧窮,但是大乾救民會的老嫂子、老哥哥總是提著籃子,提著筐子,領著大傢伙去幹活,一天下來總是能收貨些銅板。
大傢伙忙活一天,雖然免不了出一身臭汗,但是總歸一家子人不至於捱餓了。
畢竟大乾揚州府,一國首善之地,是不可能允許蓄奴這種情況出現的,這雖然在很大程度上解放了生產力,但是也造就了大規模的失業。
每當六點鐘的鐘聲響起,大乾的王宮大門緩緩開啟,臣工們並不會第一時間穿越宣武門,而是在城門前駐足。
因為城門的廣場上,有一處高臺,高臺上有一支高聳入雲的旗杆。
六點一刻開始,便會由一支虎賁軍侍衛隊,護送著紅色的大乾國旗,邁著整齊的步伐,走向升旗處,準備於六點半升起國旗。
這個時候,大人們便會整理儀容,注視國旗了。
而在另外一側,是人山人海的百姓。
隨著儀仗隊將士們的口號一道響起的是,大乾軍樂團演奏的大王親自譜寫的《大乾的黎明》的國樂。
清楚,大家真的都是看個新鮮。
聽說打仗要帶軍旗,但是沒聽說那個朝廷,每天要升一次軍旗的。
可伴隨著激昂的音樂,看著旗幟上書冊、鐵錘、鋤頭、秤砣彙集的圖案時,久而久之,大家會覺得心情激盪,甚至不由的滿含熱淚。
因為總是有人告訴他們,我大乾的旗幟是將士們用血液染紅的,書冊乃是國之重器,代表著一國文脈,代表著士人,而文脈之所以存在,是因為其是為農人、工匠、商人服務的。
不要去管未來如何,在當下,在楚行活著的時候,這一切都是合該如此的。
久而久之,在揚州府,看虎賁軍升起國旗,成了揚州城軍民、官員的一種習慣,甚至於楚行都要在起床之後,於王宮之中,默默的看著大乾的國旗升起。
久而久之,他甚至會忘記自己的慾望,自己給自己洗腦,我來,我見,我征服。
我既然來到這個世界,便要留下無人能超越的痕跡。
當後世之輩,遇到困境,遭遇沉淪之時,找到一個可以寄託的種子,讓這顆種子生根發芽,重新成為參天大樹。
這大抵便是佈道者吧。
整個升旗的過程為十五分鐘,這十五分鐘大乾幾乎是靜默的。
一直到升旗之後,百姓們才會散去。
官員們也會邁著整齊的步伐進入宣武門,跨過代表著大王射出的仁義禮智信五支利箭的金水橋,進入大殿商議國事。
此時此刻,便是那些已經被宦海折磨了數十載的積年老吏都會忍不住內心激盪。
而大乾人才市場也迎來了一天的開放。
揚州府城如同一個巨鯨一般,每天吸納大量的人口,這些人雖然經過了造冊,入了戶籍,但是卻沒有居所,沒有土地,屬於無業遊民。
大乾安置能力有限,所以不得不在西城設定了一處人才市場。
每天會有官牙在此地選拔流民,傳授各種工作技能。
如今的揚州府人口已經超過了五十萬,成為實打實的大城市了。
後來湧入的人口,遠遠的超過了原住民,所以每日來人才市場尋找工作的大有人在。
而這個時候,出現一群身體殘缺的漢子,格外引人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