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三章 不快(第1/4 頁)
雖然情況變得無比緊迫,但楚行卻沒有第一時間選擇動身。
而是在行在大營與諸位臣工進行了深度的拉扯之後,折返大營將所有有話語權的臣子都召喚到了跟前,語重心長的又聊了許久。
最後才將話語放在了戰事之上。
在大乾楚行確實可以一言而決太多的事情,但是楚行很多時候,又不能任性的一言而決。
這便是為人主者不易之處了,因為你環視朝堂,庸碌者甚眾,而你又不得不重用他們。想讓他們領悟你的意圖,讓他們按照你的想法去做事,便不得不不厭其煩的與他們講解,說服。
若是萬事能玲瓏剔透的領悟主上想法之人,為人主者卻又不敢輕易使用。
這等人往往做事情,能讓人主開心,又能帶著人主一起走向墳墓。
以至於往日裡無比英明果決的楚行,變得有些婆婆媽媽起來。
而事實上,造反這種事情,本身就是高風險,高回報,肯定會有重重阻礙,大家多少心裡都有些準備。
只是這一次,朝廷的反應忽然變了,致使大傢伙都有些迷茫了而已。
而在楚行將大的方向定下來之後,臣子們自然也不在糾結,反而積極踴躍的補充著楚行的戰略,那就是不惜一切代價穩住西線,繼而深層次的發揮出大乾紮根民間的整體力量,來保障這一次的軍事行動。
當然了,正式出發之前,肯定還要做一番軍事安排,首先要保證南下大軍的勝券在握,避免第一兵團身陷戰爭的泥潭。
否則,南下蘇州府之戰,不僅僅不能為大乾提供養料,反而會進一步消耗大乾的有生力量。
接下來,便是如何應對偽明這個龐然大物了。
雖然說,南直隸和山東被大乾奪走,可是大明依然坐擁是兩京十二省,是徹徹底底的大乾無法仰視的存在。
而且還調集了數量眾多的關寧錦防線的兵士參戰,這些士兵不論是火器的數量和質量都不怎麼差,可以成為時下一流的軍隊也不無不可。
換句話說,也就是大乾這幫子畜生跟著楚行南征北戰久了,產生了盲目自信。
換個正常人都覺得,偽明打個噴嚏,都能將大乾活活震死。
可楚行沒有辦法啊,該打的仗肯定是必須去打的。
思前想後,秦去疾肯定是不能動的,縱觀大乾將領之中,目前文能理政,武能殺敵者,也就是他了,有他存在,即便是東昌府和兗州府丟失,也不至於失去了青州府和登萊二府。
不然真的讓朱大典鑿穿了山東府,奪了大乾的根基,繼續南下,那就是一件相當麻煩的事情。
而南下軍團,也不能輕易抽調軍隊,不然拿不下蘇州府,反而讓人家反攻了,那就成了天大的笑話。
至於西線大軍,此時此刻,楚行能夠調動的軍隊反而不多,無非就是第三、第四兩個兵團,而且這些部隊的數量和質量,早就被偽明摸得透透的。
至於第五兵團,說實話,楚行自己都不太相信他們的戰鬥力,與一流的明軍相比,其實他們是不佔據優勢的。
這也是偽明高層,諸如孫承宗這幫人的恐怖之處。
他們或許不擅長突擊作戰,但是卻極其擅長,利用大明強大的綜合國力,一步步蠶食,粉碎敵人。
當然了,楚行也好,大乾高層也罷,乃至於任何一個與大乾休慼與共之人,都不可能在這個時候選擇坐以待斃的。
於是乎,隨著大乾國主決定西征之後,大乾的告大乾國民書也正式公佈於眾,於此同時,一直紮根於民間的救民會迅速行動,號召當地的青壯,踴躍參軍,組成義勇隊,準備支援朝廷。而朝廷也給出了相當不錯的待遇,戰爭時期,義勇軍的待遇,除卻武器裝備,伙食和餉銀,一律按照大乾將士的標準配置,且立下功勳等同於大乾正規軍。
內閣則迅速聯合各部,出臺了一系列諸如大乾優先購買權,大乾的爵位,甚至於優先接受良好教育的權利。
咱再轉過話題,話說當初的翰林院編修周鳳翔,親自跟副旅長陳二牛一起去做了一趟接生婆,面對那血淋淋的場面,一度抑鬱的吃不下飯。
乃至於待大乾國主的大纛抵達軍隊,國主與虎賁旅禁衛軍進入大營,更多的新鮮訊息傳來,周鳳翔這才回過神來。
不過,這一次並非是這位翰林院編修攝於天威之類的東西,而是所有人幾乎人人憤慨,有些人甚至當場失控,喊著要將明狗殺光之類的字眼。
倒不是楚行親征,讓將士們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