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九章 軍機處行走(第2/3 頁)
類的答得反而多了一些。
這也是有原因的,因為家族日趨興盛,他免不了為父親管理賬目。
至於雜學之類的東西,是因為大乾所到之處,便會將西學東漸的新風潮帶入,各種之前大逆不道的書籍,在大乾治下,卻可以直接販賣,他好奇之下,閱讀了許多。
所以在很多人看來,匪夷所思的題目,他反而覺得很容易。
比如雜學之上,有一道題,是介紹羅斯國的風物。
這不簡單?
他在坤輿萬國圖之中,就見過這個國家的名字。
而且他還認識一些,跑到羅斯國販賣茶磚的商旅,聽他們談過羅斯國的趣聞。
所以結果就是,人家都是在四書五經上拼勁力氣,而他卻在各種人家不會的問題上,寫了成百上千字。
第二天的殿試,進士科的殿試規模宏大,一百多號人在大殿前的空地上的小桌子揮灑筆墨,他們殿試的題目也是策論。
而賜同進士出身的人,因為人數極其少,所以有機會佔了殿試的一小角,且是楚行親自出題。
楚行出的題目,除了簡單的算學之外,還有農學,地理學,物理化學之類的題目。
題目都不高深,大多數就相當於後世三四年級的水準。
但是即便是這樣,還是讓趙文章等十五名同進士攪盡了腦汁。
沒辦法,這些科學知識楚行也就是在童子軍和國子監裡教授而已,而國子監那邊的水平還不如童子軍呢。
所以哪怕是這十五人裡頭,有七八個本來就是國子監的學生,但是這回答起來也不是那麼容易的。
這一場考試的時間足足有一個時辰,楚行從頭到尾全程監考,然後親自閱卷。
讓一群正經進士不知道有多羨慕。
這種閱卷很簡單,這些題目都是有標準答案的,答案對錯與否一眼就能夠看得出來,不像進士科的策論一樣,根本就沒有一個標準答案,能不能獲得高分就要看考生具體寫了什麼。
所以這邊的閱卷十幾分鍾就結束了,而且還是楚行一個人自己閱卷,然後簡單的按照分數高低排名,統一正式授予同進士出身。
副榜這邊兒都考完了,而進士科那邊的幾十個閱卷官都還在閱卷呢,進士科的殿試原則上是人人都能透過,不外乎就是名次而已。
對於這些人的名次安排,楚行也是不怎麼關心,下頭的大臣們閱卷之後,又是爭論了一番,最後是定下了前十名。
然後讓楚行親自看,楚行隨便看了眼,發現這文章寫的基本都差不多,就叫那前十名的考生上前來,然後讓他們簡單的來了一個御前自我介紹。
這其實已經是屬於面試的階段了,最後楚行完全沒有根據文章水平,而是根據他們的臨陣表現定下了排名:
正經的儒家學說,肯定是能培養人才的。
這一點楚行非常清楚。
就拿眼前這位,一臉銳氣,從三皇五帝開始談到崇禎治國,可謂是引經據典,最關鍵的是,人家對於西方並非一竅不通,對於大乾的學說,也能說的頭頭是道。
而且還能對大乾當下的諸多國策,諸如攤丁入畝,諸如救民會予以分析,並且給出十分中肯的建議。
最關鍵的是,他提出了一個與楚行十分相似的觀點。
那就是自古國之興盛,諸如漢唐,未曾有閉關鎖國者。
國家欲強,當有相容幷包之心,必有吞吐宇宙之志。
大王欲興大兵,正天下之正朔,當以開放幷包的心態,去接觸天下各國,去了解吸收新鮮事物,為大乾所用。
這樣的人才,楚行不給他狀元,給誰狀元呢?
至於劉存旭,則比較倒黴了,他只得了個第十名。
也就是傳說之中的二甲吊車尾。
楚行之所以給了他給二甲第十,實在是他不符合金色傳說的氣質,自己就和顏悅色的跟他談,結果他嚇得哆哆嗦嗦,說話也磕磕巴巴。
還不如一個算命的賽八仙當初那麼能吹呢。
這一點便是楚行當下的缺點,其實他也有些逐漸脫離群眾了。
像是劉存旭這樣的年輕人,家庭普通,在這一次科舉之前,還是個平民。
他能過關斬將純粹是因為學識過人,讓他直面一國之君,他焉能不怕呢?
突然間知道自己是前十,而且還是親自面向楚行,在幾乎兩百多人面前被君主問話,這能說出話來都已經是很不容易了,中途停頓結巴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