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五章 大乾的優待(第2/3 頁)
,二甲賜進士出身,授正六品官身,三甲賜同進士出身,授從六品官身。
進士授官這是理所當然的,但是新科的生員以及舉人都是直接授官,這一點卻是出乎了很多人的預料之外。
而這個措施,實際上對於大乾王朝而言並不算什麼,因為現在大乾王朝是真的求賢若渴,別說是正式讀書人了,就算是認得字的人過來,都是可以直接進入官場,成為一名科員。
雖然說如今的大乾王朝已經走入正軌,沒有隨便來一個秀才就能夠擔任五品郎中這種事了,但是如果有前明的秀才如果主動來投效,最次也是從八品的官位,而從八品,在大乾王朝的官制裡,目前基本是和縣衙門下屬的各科科長相對應。
如果是前明的舉人來投,不出什麼意外的話,基本都是授予從七品的官身起步,被授予縣令的也有好幾個。
至於進士,很不好意思,暫時沒有一個進士主動來投,明王朝裡進士出身的降官倒是有不少,而這些降官們投誠後,自然也是步步高昇,基本上都能夠在原職務上上升一個臺階,出任知府的都有好幾個了。
而如果是考取了大乾王朝的新科生員,哪怕是你後續沒考上舉人,但是依舊能夠獲得正八品的官身,你得知道,大乾王朝裡的縣丞,也才正八品而已。
當然了,大乾王朝裡的正八品職務是相當多,縣丞只是其中比較重要的一個而已,還有一些不太重要的職務也是正八品。
但是品級有了有,以後升起官來可就容易多了。
而新科舉人就能夠被授予正七品的官身了,這對於很多人來說可是相當震驚的,正七品那可是縣令的品級了,而一縣父母官,治下數萬甚至十餘人民眾,那是何等的威風,而這種品級一般只有新科進士才能夠獲得的。
但是在這一次的登極恩科裡,只要你考中舉人就能夠成為正七品的官員了。
更加不要說考中進士後能夠被授予五品甚至六品的高官了。
這些對於很多士子而言都是震驚無比,他們讀書一輩子是為了什麼?就是為了當官!
至於給朱家王朝當官還是給楚家王朝當官,其實區別都不大。
後世的這些讀書人連野豬皮的官都當,更別提偽乾這些區區賊子了。
開科舉,這一招用來招攬讀書人階層幾乎是無往而不利的,當然了,前提是別傻乎乎的連天下都還沒打下來呢,就玩摧毀孔廟這種事了,非要幹這種事的話,等你打下了天下再玩。
前期嘛,還是要以拉攏為上,畢竟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嘛,先把河過了再說,等過了河要不要抽橋,怎麼抽橋,那還不是一句話的事。
劉存旭和其他幾個人看過佈告後去報名了,等他出來的時候,看著手中的一紙準考文書,還是覺得有些不太真實。
最後他搖了搖頭就是不再去想了!
他家不過是普通鄉間百姓而已,他讀書這麼多年,為的就是考中科舉然後做官,如今有機會擺在了他眼前,雖然這偽乾,不,大乾王朝看上去有些不靠譜,但是趙文章說的也沒錯,大乾王朝好歹也是正兒八經的傳統王朝,在禮制上幾乎是讓人挑不出毛病來,而且已經是擁兵十餘萬,據地二省,並且還是在東南這等地區。
這後續哪怕是不能推翻偽明統一中華大地,但是成為一個偏偶一方的地方割據政權還是有很大可能性的。
所以當這大乾的官雖然有些風險,但是這種風險和收益比起來,卻是不算什麼了。
不過為了引起家人的擔心,更是為了避免引起那些敵視偽乾的同窗們的責罵,他並沒有把已經報名應考的事告知其他人,只是和趙文章說了,並且預定後續幾天以及考試期間寄住在趙文章家中。
當天他就是返回家中,對家人說自己要去府城友人家中小住幾天,讀書人遊學是經常的事,他的家人也不覺得有什麼奇怪的。
第二天他就是帶著自己的書箱再一次前往徐州城,並且落腳在好友趙文章府上,這兩個人都是要去應考的,所以幾乎是一整天都在討論該如何應考,尤其是裡面的策論、史論以及雜學、算學該如何做。
次日,他們就是得知訊息,來徐州監考的吏部督學官已經是抵達了徐州,不日即將開考。
這幾天,他們是埋頭苦學,力求在考試中取得好成績,博得生員功名。
等準備妥當了後,徐州的院試也是在高調中正是開始了維持三天的考試!
第一天考試的時候,劉存旭只是看了一眼題目,略微思索後就是開始下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