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四章 孫元化的火炮呢(第2/3 頁)
成的巨大方陣!
前方是兩個主力千戶所方陣,基本上成一條直線列隊,每個千戶所的中間都是長矛兵,兩翼是火槍兵。
這兩個主力千戶所的正後方,則是第三個主力千戶所。
這三個主力千戶所,形成了一個倒品字形,乃是此戰中第三衛的核心戰力!
而在這三個千戶所的後方,則是一個剛組建沒有多久的預備營,這個預備營是純冷兵器部隊,以長矛兵為核心,配屬刀盾兵和弓箭手。
按照編制,第三衛應該還有一個預備隊的,但是目前救民軍的預備營還沒有完全擴編完成,所以第三衛的第二個預備隊並沒有配屬。
這個預備隊同時也是用來充當最後一道防線,用來保護炮兵以及指揮所陣地,因為他們的後方就是衛所直屬的騎兵、炮兵。
這種陣型配置,尤其是倒品字形的陣型配置,實際上也是救民軍在王徐寨前所城戰役裡所使用的一種陣型,它能夠讓一個野戰兵團所屬的三個主力千戶所,相互配合,並且發揮出來最大的正面火力!
因為第三個千戶所,是位於兩個千戶所的後方,不僅僅能夠掩護前面兩個千戶所的後方乃至側翼,而且還不影響他們的正面火力。
這樣的方陣,三個主力千戶所的正前方,可以集中大約五百多人正面迎敵,而且他們的後方,還有前後一共有六行!
這個資料不算太好,但是也不算太差了,如果要想提高這個數字的,辦法只有一個,那就是提高火槍的產量,提高火槍兵的比例,這樣一個千戶所裡的火槍兵就不會只有兩個隊,而會是三個隊,甚至更多。
第三衛以密集陣列迎敵的時候,明軍也終於是朝著第三衛發起了進攻!
這將近七千明軍,同樣是列出了好幾個步兵方陣,並且開始朝著救民軍發起了潮水一般的進攻!
明軍推進的速度並不算快,當然了,這和明軍戰鬥力強弱與否沒有關係,因為在這種列陣交戰的戰役裡,雙方一開始都是不可能一進入戰場就跑起來的。
將領們總是儘可能的在發起最後衝鋒之前,儲存士兵們的體力,要不然老亂跑的話,很容易還沒跑到敵人面前,就把自己給累了個半死。
畢竟這個時代計程車兵,哪怕是救民軍這種已經採用線列戰術的半近代軍隊,依舊有很多士兵穿著沉重的盔甲。
這跑動起來對體力的消耗太大!
當前的這七千明軍緩緩靠近,而在他們的更後方,則是更多的明軍也在保持了緩緩推進的節奏,想成一個相互配合,隨時可以支援前鋒作戰的陣型。
而救民軍這邊,則是列出了迎戰隊形後就沒有進行太大的變動了,就如同一根釘子一樣牢牢的釘在原地,並阻絕了明軍通往萊州府城的通道!
明軍的前鋒雖然速度不快,但是本來就沒有幾百米的路依舊是很快就走完了!
當看到明軍已經進入一百五十米的距離後,李修文當即開口道:“炮隊開火!”
隨著李修文下令,炮隊裡的一百五十斤的散彈炮立即被點燃了引火繩,緊接著就是發出哄哄巨響,頓時炮口就是噴出了一股濃濃的白煙,而在白煙之中,則是射出去了眾多的鐵釘、鐵片等物。
這些細小的鐵釘、鐵片飛越了一百多米的距離後,很快就是落入了明軍前鋒陣列之中。
然而是沒有任何意外,明軍陣列的前排士兵齊刷刷的倒下了一大片!
哪怕是這些前排士兵很多都是穿戴了盔甲的!
但是面對火炮的射擊,這些盔甲實際上能夠發揮的作用並不大!
火炮的散彈射擊,所射出來的鐵釘、鐵片等雖然不算大,但是威力是火槍所射出的鉛彈所無比相比的。
在一百多米的遠距離上,士兵們如果身穿數十斤的重甲,尤其是棉甲、鐵甲相結合的棉鐵甲,是可以擋住鉛彈的。
但是擋得住鉛彈並不代表著能夠擋住火炮的射擊了。
可惜的是,救民軍這邊能夠在一百五十米的距離上射擊的火炮有限,剩下的都是隻有百斤重的火炮,這些火炮的有效射程比較近,只有七八十米左右。
要不然的話,營炮隊如果有充足一百五十斤的散彈炮進行齊射,對面的明軍怕是要死傷慘重,而遭到多幾輪炮擊的話,還沒有等他們衝到陣前,估計就要死傷好幾百人呢。
火炮,從它出現在戰場上的那一天起,就已經是成為了戰場上的大殺器。
尤其是隨著技術的發展,火炮的持續改進,等到了十六世紀以後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