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章 抓俘虜抓的手發軟(第1/3 頁)
殲滅救民軍,剿滅不可一世的大乾王國,是此次出現在戰場上的每一個明軍將領極其強烈的願望。
因為自從楚行自從起事以來,該救民軍在青州府和萊州府一帶,做了很多壞事,很多親人受到了他們的殘害,家族的鼎盛之勢都被他們破壞了。
而且救民軍南征北戰,專門打朝廷的臉面。
既驕橫,又狡猾,與朝廷多次交手,往往以朝廷的慘敗為主,而且救民軍還越打越強。
因此在朝廷官員看來,救民軍氣焰之囂張,簡直令人髮指。
而且大家也都很清楚,如果不能剿滅救民軍,任其吞併萊州和登州,那麼將近三分之一以上的土地,會淪落到救民軍之手。
到時候別說是軍功了,大傢伙的腦袋能不能保住還得另說。
因此在戰爭的準備階段,大明的軍官可以說一個個對他恨的咬牙切齒,而且中基層軍官,也覺得有功勞可以拿,一個個群情激奮、摩拳擦掌,大有滅此朝食的感覺。
但是,在眼下這種情況下,如果將救民軍消滅,穩固了朝廷的後方,對於整個時局來說,也是一個非常提氣的功勞。
崇禎皇帝肯定免不了一番賞賜,甚至高不可攀的爵位,都有可能戳手可得。
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大戰爆發了。
可是誰都沒有想到,救民軍竟然那麼強,被收拾的人,反而是他們。
宣府總兵侯世祿,雖然在心底萬萬不願意接受眼前這一幕,但是戰爭的走向已經完全不是他能控制的。
說完撤退的話語之後,侯世祿甚至懶得去看手下一眼,便在親兵的攙扶下上了戰馬,頭也不回的率先撤離戰場。
在他身後,不論是宣府系,還是山東系的將領,一看這種情況,哪裡還敢有絲毫的停留,也紛紛上馬,追了出去。
對於他們來說,仗打輸了,可以想辦法再來。
人生只有一次,死了他們想再回到這個世界,是萬萬不可能的。
而且,經驗豐富的眾多將領,心中還有一定的僥倖心理,那就是眼前的潰敗已經成為定局。
他們即便是再怎麼勉力維持,也難有什麼好結果了。
還不如先行一步,在後方收攏潰兵。
按照經驗來看,只要收攏足夠的潰兵,是有一定的機會,反敗為勝的。
在侯總兵帶著自己的親兵隊,以及其他中軍將領撤出戰場之後,也給明軍將士帶來一個極其糟糕的問題,那就是他們徹底被拋棄了,而且指揮中樞也不見了。
在通訊不發達的時代裡作戰,部隊的作戰,尤其是這種大規模的作戰,是極度依賴於旗幟的,而雙方主將的大纛則是更為重要。
這不僅僅是用來激勵士氣,更是具有不可代替的指揮作用。
大纛在,代表著下屬的將領和士兵們能夠找到主心骨,他們回頭看的時候能夠看到自家的主帥,但是如果回頭看不到大纛了,那麼就代表著主將已經跑了。
是的,並不是死,而是跑了!
因為在古代軍隊裡,可沒有什麼斬殺了主將後,來一個句大吼某某已死,然後敵軍就會崩潰的,人家是看是大纛作戰,至於主將死不死,的死了。
但是大纛倒下了,那可就真代表著主將死了或者跑了。
這個時候,部隊也就相當於失去了指揮,而一支沒有統一指揮的部隊,其下場是可以預知的。
就和之前的明軍騎兵一樣,他們就是缺乏了統一的指揮,數十股騎兵基本是各打各的,打起來混亂無比,誰都不聽誰的,而這,還是他們實際上有一個名義上的指揮官。
然而這個指揮官只是臨時的,那些騎兵不信任甚至不服他,戰鬥的時候這個明軍騎兵將領根本就指揮不動下屬的其他明軍騎兵,只能是指揮本部以及少部分騎兵而已。
有了名義指揮官進行統一指揮的明軍騎兵都這樣了,如今明軍的主力步兵徹底失去了統帥,接下來會發生何等的混亂是可想而知的。
而且更為關鍵的是,侯總兵是餘大成借來的總兵,他對於戰場上的兵馬,除了自己的嫡系之外,山東本土的兵馬壓根就不熟悉,所以他撤退之時,就根本沒往常一樣,做出一番細緻的安排。
比如那支部隊先撤退,那支部隊後撤退。
那支部隊負責掩護,如何交替撤退,這些東西都沒有。
他只是簡單的下達了一個命令撤退。
至於為何這般草率,侯世祿也有他的難處,實在是救民軍太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