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一章 謹慎的發現了救民軍的弱點(第2/3 頁)
?
因為大家都覺得侯世祿已經勉強算是二流名將了。
首先侯世祿出身非常好,人家是榆林人,那是正兒八經軍人世家雲集的地方。
其次,侯世祿是正兒八經不靠家族關係,一刀一槍殺到總兵這個位置的。
在天啟皇帝在位的時候,人家率兵援助遼東,勇敢精悍之名,是被熊廷弼、袁應泰兩代大佬都非常相中的。
這還不算,在清河戰役中,大軍潰敗,人家在極其劣勢的情況下,還能逆轉,殺出重圍,當時喊出的口號是不拋棄,不放棄,士兵對他極其尊崇。
天啟六年,寧錦防線告急,在手頭沒有兵的情況下,侯世祿直接帶著家丁衝到了前線,大殺特殺,陛下連山海關都交給他鎮守。
這真的是從屍山血海之中殺出來的大手子。
從蒙古人到女真人,不知道多少人,對他恨之入骨。
可就是這麼一個軍中宿將,竟然被一支山賊起義隊伍打敗了。
而且這支山賊隊伍,在不久之前,還剛剛擊敗了武之文、葉文豪部。
餘大成也好,孫元化也罷,能做到巡撫的位置上,起碼都不是腦殘。
他們很清楚,如果說先前擊潰了葉文豪、武之文,那是巧合,運氣,老天爺瞎了眼,但是這一次呢?
這一次,誰敢說
救民軍既然能夠接二連三,先後多次擊潰官軍,而且還是好幾萬的官軍,你跟我說是巧合和運氣?
那我一刀砍了你,也只能怪你自己太倒黴了?
這些救民軍這麼囂張,肯定是有所依仗的,而且這個依仗讓他們連戰連捷,並且於和官軍作戰,甚至主動進攻官軍的底氣。
如果想要順利把這些救民軍給剿滅了,就必須知道這些救民軍到底依仗什麼?然後才能夠知道相應的剋制辦法。
只要能夠找到相應的剋制方法,剿滅救民軍就是手到擒來的事,而且還是輕而易舉的,就和朝廷每年鎮壓的眾多造反一樣。
雙方討論的時候,絕大部分都是一致認定,救民軍之所以能夠連戰連捷,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救民軍的火器過於犀利。
火炮、火銃、手榴彈等等都是戰場上的大殺器,擁有這些大殺器的救民軍才會這麼囂張。
此外,他們還一致認為,不管是之前的青州府,還是侯世祿,他們都犯了一個相當致命的錯誤,那就是認為大明天下正統,天命所歸,大兵一到,什麼牛鬼蛇神,立刻灰飛煙滅。
很多時候,高層雖然不願意說,但是卻在心底已經開始承認。
那就是時代變了,大明不行了。
擱在張居正在朝的時候,折騰一下子試一試?李如松派給狗腿子努爾哈哈,就能將楚行滅了。
即便是到了天啟朝,大明朝也是有一百種辦法輕鬆滅了楚行。
可如今真不行了。
大明從陝西、山西、甘肅、寧夏、到蒙古、遼東、山東竟然亂成了一鍋粥。
所以現在大佬們都開始意識到,大明的本錢有限,都算計著打了。
當初,葉文豪輕敵,說實話那真的是情有可原。
多少年,大家剿匪都是這麼過來的,救民軍忽然冒頭,大家都不瞭解,讓他們逆襲了,很正常。
畢竟大明又不是沒吃過虧。
但人家葉文豪吃虧過之後,就知道死守安丘縣城了。
那麼後續的武之文和侯世祿的輕敵就有些不可原諒了。雖然侯世祿仗打的相對比較漂亮,發揮出來了大明的戰鬥力,但是他沒有按照既定戰略走,就是輕敵。
要知道,楊肇基之子揚威,也不是弱者。
可他們都打了敗仗。
第一次巨洋河之戰,第二次巨洋河之戰,都是輕敵冒進,最後導致了慘敗。
當然,餘大成也好,孫元化也罷,都認為他們不可能犯下跟侯世祿、揚威他們一樣的錯誤。
但有句話怎麼說的來著。
精神病人永遠不覺得自己有精神病。
所以在場的眾人都是鄙夷著武之文他們,卻是渾然不知道,他們在明明知道侯世祿都慘敗了,他們還要繼續剿滅救民軍,其實也是一種輕敵的行為。
如果他們真的足夠謹慎的話,就應該沿用原先的戰術。
停下腳步,繼續囤積兵力,彙集十幾萬大軍,以泰山壓頂之勢,直接東西夾擊,一次性毀滅救民軍。
別的暫且不說,就說餘大成加上孫元化,滿打滿算也就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