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九章 全都給你拿走(第2/3 頁)
久而久之,皇帝一想收稅,就讓全天下人都煩。
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最後只能欺負那些沒有能耐的老百姓。至於你想讓大地主、大豪族交稅,人家憑什麼?
人家但凡是有條件,人家連一文錢都不想給皇帝。
你不拿著刀片子,比劃著人家才不願意給你錢呢。
而且人家做生意,成本一點不低,人家要應付海盜,應付山賊,買通地方官,這都是成本的。
可朝廷收了稅能給他們帶來什麼?什麼都沒有。
相比之下,透過傳教士,得到的訊息便是,人家英吉利已經走在了世界的前列了。
人家將財政收入的基礎,開始嘗試建立在工商業基礎之上,國家可憑藉工商稅收來分享經濟發展的成果,於是工商業發展與財政收入“同呼吸、共命運”。
也因如此,國家頒佈了一系列針對商人的產權保護措施與法律體系。這些產權保護措施又進一步推動了英國工商業的發展,增加了國家的稅收。
楚行覺得,估計用不了多久,英吉利可能就要崛起,勢必成為東方無與倫比的威脅。
所以當楚行決定向南國伸出觸角的時候,第一反應便是必須建立起完整的稅收體系,不能讓那些白花花的銀子,完完全全進入士紳的口袋。
當然,這些金銀到了他們口袋裡,也純粹是浪費。
因為根據楚行的認知,這幫蠢貨得到銀子之後,想的根本不是改變百姓的生活,也不是繼續擴大再生產,而是將銀子埋到土裡。
讓大明永遠陷入一種怪圈,那就是全世界的銀子往大明流,可是大明永遠在缺錢。
楚行絕對不會慣著他們的。
楚行要指著南國給他輸血呢,不然他直接對山東的西三府直接傾力一擊,比什麼不香。
何必那麼費力巴拉的派出南下軍團打仗,還不是看中了他們是魚米之鄉,他們有數不盡的小錢錢,可以為大乾所用。
所以,南下的文官體系之中,稅務司的官員,不論是數量,還是質量都是難以讓人想象的。
舉個簡單的例子,比如說贛榆縣這邊兒。
信任的知縣是負責建立起行政統治的人,但是因為人才稀缺,大乾只能給他派二十來個人,除了知縣之外,大多數頂多會個寫寫算算,懂得大乾的律法,然後就完了。
兵部官員,也可憐的要命。
真正的兵部大佬,就一個,文員十來個,募兵的時候,還得靠軍隊的幫忙,才能徵召人手。
唯獨他們稅務司不一樣,人員多得要命,而且都是老手。
有品級,為楚行親自任命的官員,就有十幾個。
他們帶來的文員可能沒有那麼多,但是卻帶了一支誰都想象不到的軍隊,脫胎於蒙山鐵頭鷹的稅務司直屬部隊,三百多人。
楚行的本意是讓他們永遠的消失在這個世界上的。
可是隨著大乾的發展,這些人找到了新的舞臺,並未大乾繼續效力,楚行自然也就留下了他們。
這幫人所到之處,真的是寸草不生,雞犬不留,連蚊子腿,都能給大乾炸出二兩油來。
而且這幫人清廉的要命,他們的命都在楚行手裡攥著呢,誰敢貪汙受賄,立刻有情報人員上報,然後直接凌遲。
對,跳過所有的刑罰,直接凌遲。
而且絕對的禍及家人,曾經有個蠢貨,貪腐了五十兩銀子,楚行直接讓犯罪分子,以及他的家人,包括私生子,來了個現場大認親。
然後當著他們的面,用火炮炸燬了他們辛辛苦苦,靠貪汙掙來的房屋。
再接下來,首犯凌遲,餘孽抄斬,不留一個活口。
於是乎,大乾的稅務武力一直保持著大乾最純粹的精神。
而大乾也是在用行動告訴全世界,不用擔心,我們就是來收錢的。
而且在原有武力的基礎上,稅務司抵達贛榆縣之後,第一件事情,並不是直接抄刀子去掙錢,而是先招兵買馬。
大乾也學會了按圖索驥,之前大明收商稅,是有一大批青皮流氓,江洋大盜為太監們效力的。
如今大乾來了,他們重新找到了工作,加入了大乾的溫暖的懷抱,成為了大乾稅務司的一份子。
他們本來服務於太監,以為可以賺一個盆滿缽滿,但是發現皇權在地方屁都不是,人家隨意能夠拿捏他們。
所以隨著收稅太監一個個滾回燕京之後,他們的日子過得無比悽慘,讓那些豪門大戶一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