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四章 才子溫睿淵(第2/2 頁)
面候著呢!”
楚行哦了一聲,然後道:“讓他進來!”
楚行想要見一見溫睿淵,自然不是為了籌建什麼稅務直屬總隊的事情,那件事情在楚行看來,這就是文官集團的一次投石問路,跟憨憨一樣的行為。
過一段時間,自己肯定要好好敲打一番這幫不知道好歹的傢伙。
竟然將自己的地盤當成大明那種皇帝說話如放屁的地方,怎麼可能?
而且,文武分離,軍政分離,那是自己一直追求的東西,這幫傢伙純粹是腦子渾了。
當然,溫睿淵還是有可取之處的,這也是楚行要見他的原因。
溫睿淵,這個字眼在戰爭頻發的大乾,並不是如何響亮。
但是大乾的文官集團,對其卻非常的認可。
因為他和一般的大乾官員不一樣,因為他很有才華,甚至在北國,他的才華是比吳子霖還要響亮的。
當初,楚行跟紅娘子他們在安丘縣品酒的時候,都聽茶博士讚美過這個少年天才的名號。
在楚行看來,如果不是他時運不濟,他比左懋第這種九龍會大哥差不到哪裡去。
這位大乾的後起之秀的出身也算是顯赫,祖上三代為官。
他自己也是山東本地有名的神童。
據傳言,他三歲能文,五歲能詩,七歲熟讀四書五經、八歲精通詩詞歌賦,十二歲便入場科舉,去蹭了蹭大明的神童科舉順風車。
連過縣試、府試,院試三關,博得生員功名,成為外人眼中的科舉種子選手!
當時眾多人認為他不用多久就能夠考中舉人,進一步考中進士,最後成為人人敬仰的進士官老爺!
奈何家道中落,就是中落了。
朝中無人,想做官可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
即便是他才華再橫溢,也抵不過人家的家庭。
鄉試就輸了。
不過即便是落選了,但是依舊有眾多人看好他,安丘縣裡的書香門第劉家更是把嫡女嫁給了他,認為他下一場定能透過院試考中舉人功名!
可惜的是三年後他第二次參加鄉試,依舊落選,因為他爺爺昔日在朝堂的政敵,死活不給他翻身的機會。
這個時候,已經二十多歲的他已經不是少年天才了,而是成為了眾多為博取舉人功名的秀才中的普通一員。
科舉示意的他終日流連於青樓畫舫之中,留下眾多詩詞在坊間傳頌,在詩詞上的建樹讓他在山東文壇裡也是闖下了不小的名聲。
又三年後因為喪父要守孝沒去考,數年後打算再去考,奈何一場大病讓他根本起不來床!
蹉跎多年後,等他第三次參加鄉試的時候,已經是三十多歲的中年秀才了,結果很悲催,依舊沒中!
爺爺昔日的政敵的徒子徒孫們還在,說什麼也不給他這個機會。
少年天才的名頭早已經不知道被扔到了那個角落裡!
在大乾王朝崛起前夕,他參加了人生之中最後的一場鄉試,這一次同樣悲催的沒有考中,帶著萬分失落回到安丘縣後,恰逢大乾王朝橫掃了安丘縣。
這個時候,感覺到人生暗淡無比的溫睿淵在親眼看過了大乾王師數次擊潰明軍官兵,甚至在第一次巨洋河戰役裡擊敗了府城官兵的進剿後,他牙一咬,腳一跺就是投了賊!
不是我溫睿淵不願意將一腔才華貢獻給大明,是你們比我走絕路的。
憑藉著主動投效以及秀才的高學歷,還有他在山東文壇裡的少許名聲,剛來投,大乾王朝就是表現出了極大的誠意,起步就是一個戶部的從五品員外郎!
而這個溫睿淵的能力也的確不錯,在眾多投誠大乾王朝的讀書人裡殺出了一條血路,不久之後就是開始擔任郎中,正五品。
其政績,其能力,得到了大乾一眾文官的認可。即便是趙汝才這樣的大佬,也不得不感慨,大明的官老爺們是真的瞎了眼,給大乾送了個這麼個人物過來。
這一次,楚行決定要跟這個才華橫溢的讀書人,好好聊一聊。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